2009届天津市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祈   田   波   躇   运帷幄

B.体   吓   穴   柏   族舞蹈

C.喊   粹   木   蚊   方圆凿

D.疏   裂   巡   镖   怙恶不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灯芯     座佑铭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按捺     峨眉山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阔老     喝倒彩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意,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达尔文花费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

B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

C.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D.仅“十一”当天平板电视就卖出千余台,电脑销售近3000多台,冰箱、洗衣机近8000台,手机卖出万余部。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到20世纪,西方中心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基辛格在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个世界的历史,美国要把它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以此来构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蒙昧主义是一个世界现象,已存在数百年了。其表现方式花样繁多,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则是“华盛顿共识”。这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其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世界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早就证明,这套完全不顾各国实际的极端政策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当年迫于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早就与“华盛顿共识”分道扬镳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经验,是对华盛顿共识有力的驳斥。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而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已将美元霸权的神秘光环席卷而去,新蒙昧主义也已江河日下。全世界都在反思和批评华尔街模式,重建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强大呼声振聋发聩,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狂热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原文有删改)

试题详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四、(23分)

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衡量酸碱度指标)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的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

试题详情

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因为构成它们骨骼的碳酸钙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在本世纪中叶,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代表的珊瑚礁等海洋区域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

试题详情

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日光照射的表层水域,也是二氧化碳最易被吸收的水域。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二氧化碳的减排迫在眉睫。虽然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是不确定的,但海洋的PH值和碳酸盐化合物数量在几百万年内保持稳定――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

“我们知道海洋酸化会损害珊瑚虫和其他有机体,但是对大多数物种如何被影响,我们没有实验数据做支撑。”Caldeira说,“实验室内的大部分实验已经完成,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酸化必定会对贝类动物,如贻贝和牡蛎等造成严重危害,对商业捕鱼造成极大影响。其他的生物倒有可能在新的酸化环境中茁壮成长,但这可能包括是惹人麻烦的“杂草”和致病生物。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部分科学家和公众的关注,然而,海洋酸化已经迫在眉睫,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环境危机。“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我们不仅在考虑气候因素,也要考虑海洋所受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抓紧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Caldeira说,“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加看起来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后果,但是这同样意味着珊瑚礁及其他重要海洋资源的损失。”

                                    (《环球科学》2008年7月9日)

试题详情

15.“海洋酸化”的说法,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6.“海洋酸化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和公众不仅十分关注二氧化碳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对海洋酸化的趋势也十分关注,并产生了共识。

B.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因此有科学家呼吁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

试题详情

18.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5分)

答:                                                                   

试题详情

19.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                                                               

试题详情

20.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答:                                                                   

试题详情

21.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6分)

答:                                                                    

六、(8分)

试题详情

22..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做到各短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分)

   倘若真的能化寂寞为思考,变寂寞为实干,改寂寞为娱乐,那么我们就能精神抖擞,走出寂寞;洗涤心灵,获得新生;变得朝气蓬勃,成就一番大业.

调整:                                                             

试题详情

2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2 分)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                      

七.作文(60分)

试题详情

25.请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以“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