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测试题

说明: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识记和理解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xìn)钟     则(wàng)矣   (cǔn)度  商(gǔ)

B.飞(tuān)     (zhuàn)玉      鸿(hù)      弓(zhuó)

C.荆(qǐ)       欢(nǜe)          羽(máo)  (xiáng)序

D.彼(è)知之    (xié)泰山     庶(jī)  崔(wéi)

试题详情

2.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      喜爱,珍爱

B.吾幼以及人之幼            动词,以……为幼儿,爱护

C.愿夫子辅吾志,以教我      明白,清楚地

D.,然后知长短              用尺子量

试题详情

3.选出与“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中“焉”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

A.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是以后世无传焉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试题详情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B.王尝庄子以好乐

C.五十者可以帛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试题详情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百姓之不见保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试题详情

6.下列选项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B.盖亦反其本矣

C.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试题详情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试题详情

8、下面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试题详情

9、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②暴见于王

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试题详情

10、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连烽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试题详情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以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说理,严密而又生动地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好蓝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B.《庄暴见孟子》充分展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他巧妙地转换话题,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C.《孟子见梁襄王》中孟子以禾苗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谈话艺术效果很好。

D.《短文两篇》都以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了官场中那种不顾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弈秋》则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的道理。

试题详情

1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试题详情

14.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放辟邪侈,无不已            罔民而可也?

B.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          故民之之也轻

C.悉心诚之话倚托             将衅钟

D.今制民之产              故民之从之

试题详情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故民从之也轻       ②申之以孝悌

③百亩之田,勿夺时     ④王欲行之,则盍反本矣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相同

试题详情

二、默写题

三、阅读理解

28.诗的三、四句写竺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29.联想诗的背景,试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试题详情

30.从抒情方式上看,本诗属于哪种抒情方式?(4分)

答:                                                         

综合和提高

四、写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