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9级文科半期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随着“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动物传染人类疾病现象的发生,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人与动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规律性的联系。这说明

A.  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与动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C.  人们可以组织事物间的规律

D.  人类不能再食用动物

试题详情

2.  现在有些科学家把不能在地球上做的实验搬到太空飞船去做,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

A.  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做实验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D.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试题详情

3.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决定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

A.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人们制定规律

C.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上帝创造的

D.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新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于是在新城和旧城的关系上引起了许多争论。据此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4.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拆旧建新,结果却失去了老城原有的特色和韵致;而新兴的城市又以大广场和“火柴盒式”的塔楼为基本格局,单调雷同,缺乏文化意蕴。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新兴城市代替老城市说明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新兴城市取代老城市是现代化的标志

C.改造老城市是一种破坏,所以不应该改建

D.老城改造应遵循继承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试题详情

5.  中国许多老城当初选址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济南老城,南依千拂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材料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其实旧事物中有不少还是属于新事物

A.②③④    B.④    C.①②③    D.②③

一路走高的房价不仅成为百姓生活不堪承受之重,也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率。而央行的房贷新政策仅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种种迹象显示,抑制房价涨幅过快,政府要打“组合拳”。据此回答6―8题:

试题详情

6.  国家在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选择上,在供给和需求双向调控时,应把调控的重点转向控制需求方面,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同时应当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的供给。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做法符合

A.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C.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试题详情

7.  近年来,不少城市和地区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但有些政府只为经济增长,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这说明

A.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   紧紧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加快发展

D.  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标准

试题详情

8.  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世界观角度看,这样做是因为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矛盾是特殊的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此回答9―10题:

试题详情

9.  这两句宋词包含的共同哲学寓意是

A.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B.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

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特点

D.  下列诗句包含的哲理与上题答案一致的是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1.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辨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阑尾一向人们视为多余乃至有害的东西,但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和免疫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阑尾产生和保护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微生物。据此回答12―13题:

试题详情

12.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阑尾炎而不得不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最近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却有可能促使人们重新看待人体内这一被视为无用的器官。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不断发展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③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3.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必须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觉性②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③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④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据此回答14―16题:

试题详情

14.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上述材料说明

①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关系之中②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③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的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15.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体现了

①实际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真理性认识④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际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认识不断发展的原因在于

   A.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B.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永远不会结束

   C.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认识

   D.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试题详情

17.下列说法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是

①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和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况)②众志成城,众口铄金③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不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法――巴比塞)④个人的幸福只能包括在集体的胜利中,因为个人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谁能从苦海中捞出一滴甜水?(吴运铎)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降低能源消耗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十一五”规划的明确要求。据此回答18―19题:

试题详情

18.《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今后凡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项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必须对其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价值观上说,这一决定是发挥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作用

试题详情

19.当前一些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常常是项目优先,降低能源消耗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后,从而造成实现全年4%的节能目标难度较大。从价值观角度上说,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矛盾的统一性

   C.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007年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世界各国的价值观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个性)。我们应接受共性,同时也要承认和尊重特性(个性),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据此回答20―21题:

试题详情

20.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③有助于世界各国接受我国的价值观念④有助于发挥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21.目前,我国的和谐外交理念逐步得到国际的认同,并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外交理念

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临沂、淄博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将狐狸肉用化学药品加工充当狗肉销售,牟取更大利润。消费者吃了这种含有化学药品的狐狸肉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损害。据此回答22―23题:

试题详情

22.上述材料中不法分子的行为

①违背了科学发展观②是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违背了平等原则③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④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物质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④要反对个人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商务部发布消息称,2007年6月11日至17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10.15点。猪肉比价已明显高于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再加上政府出台的财政补贴措施有利于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提高,国内市场供给能力会有所增强,从而为猪肉价格稳定提供了基础。据此回答24―25题:

试题详情

24.许多农民看到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获利大,纷纷表示要扩大生猪饲养规模,连从未养过猪的农民也跃跃欲试。这体现了

A.  价值规律调节资源分配的作用

B.  价值规律激励商品生产者提高效率的作用

C.  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的作用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表现形式

试题详情

25.农民甲养的两头猪共卖了2400元,这2400元收入属于

A.按劳动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偶然所得的收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试题详情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试题详情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试题详情

二.本卷共3小题,共50分

26.党的十七大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就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也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要五不要”: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攀比;要体现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要扶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1)结合材料用哲学知识说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4条)。(12分)

(2)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9分)

 

试题详情

27.材料一: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但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三个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依然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可能;同时,面对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通货膨胀往往又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之一,这两者密切联系。

材料二: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2008年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动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二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有保有压。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3分)

(2)联系两则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对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作出调整?(16分)

试题详情

28.“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联系材料回答: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10分)

高2009级文科半期测试题

答题卷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

 

 

 

 

 

 

 

 

 

 

 

(2)

 

 

 

 

 

 

 

 

 

 

 

 

 

 

 

 

 

试题详情

27.(1)

 

 

 

 

 

 

 

 

(2)

 

 

 

 

 

 

 

 

 

 

 

 

 

 

 

 

 

 

 

 

 

试题详情

28.

 

 

 

 

 

 

 

 

 

 

 

 

 

 

 

试题详情

一、              选择题:

ABBDC    CADBC    ACDBC    ADBCA    CDBAB

二、非选择题:

26.①从当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本地优势,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既要贯彻中央的方针又要结合当地实际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民主协商,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⑤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认真研究市场,把握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每点3分,满分12分)

(2)①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3分)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3分)③长期以来农业是薄弱环节,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可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27.(1)它们是因果关系(2分)。材料一中“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依然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可能和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是材料二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原因。(1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依然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可能和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实施宏观调控的客观要求。②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面对形势变化对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作出的调整,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通货膨胀往往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之一,这两者密切联系,面对形势变化对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作出的调整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把“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将多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原理、方法论3分,材料1分)

 

28.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信用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2分)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3分)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