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8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2008年4月5日上午

联合命题

隆回一中 澧县一中 郴州一中 益阳市一中 桃源县一中 株州市二中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康 / 妆     素 / 枯     训/ 惑    

B.华 / 米     罚 / 驰     族 /

C.于 / 绵     干/ 扭     赔/ 排

D.立 / 存     临 / 难     长 / 首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话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近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新世纪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窠”。

B.两会期间,基金也是代表们分组座谈时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委员慷慨陈词,连休息时间也没有离开坐位,饶有兴味地交流着。

C.受到连日暴风雨雪恶劣天气影响,流经美国内华达州的特拉基运河5日发生决堤。一美国官员认为,鼠害是河堤崩蹋的原因之一。

D.普京力挺并成功当选俄罗斯下届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未料自己外出锻炼时,路遇的年

轻人居然试图在他身上找寻纹身的痕迹。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阿富汗在历史上备受外族的侵略,阿富汗人民多年来也承受了美俄等国的压力。”行色匆匆的他说,“时间紧,我只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

B.种种迹象表明,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托;有责

任要他承担,他也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

C.2008年世界杯外围赛激战正酣。面对小组中的弱旅阿塞拜疆队,英格兰队仍然摆出狮子搏兔的姿态,看来阿塞拜疆队凶多吉少。

D.如果政府再以行政手段对各色人进行莫名其妙的补贴,给高收入者打开申购限价房的闸门,则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名词,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和理解。

B.为北京申奥成功做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目前陈列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C.陈水扁若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只能将台湾人民的命运绑在其“台独”的战车上,将两岸关系带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

D.2008年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卫星应用系统部等部门共计300余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博士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色、储备人力。

试题详情

二、现代文阅读(社会科学类)(12分,每小题3分)

三、 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7.文章第7段中“内心深处的地坛”和“眼前的地坛”在文中的意义各指什么?(4分)

                                                                            

                                                                               

                                                                               

                                                                                 

试题详情

18.你怎样理解第9段中“关于死,关于生等等最简单也最深奥的道理”一句的内涵?(5分)

                                                                            

                                                                                

                                                                               

试题详情

19.文章第14段中的“对于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坛只是一个映衬大众生活的静物”,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本文所写的普通人流的大众生活。(4分)

                                                                            

                                                                              

                                                                                  

试题详情

20.这篇散文为什么要以“叩访地坛”为题?(4分)

                                                                              

                                                                              

                                                                                

六、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试题详情

21、请以下面的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对比手法的妙用

                         ――浅析《叩访地坛》的写作手法

七、写作(60分)

      请以“夜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湖南省2008届高三  十二校联考  第二次考试

试题详情

1.答案A。解析:

A.jìng康 / jìng妆     gǎo素 / 枯gǎo       训gǔ / gǔ 惑

B.jīng华 / jīng米     chéng罚 / 驰chěng   dǎi族 / 捕dài

C.chán于 / chán绵     干biě / biè扭        赔cháng / 排chǎng

D.zhù立 / chǔ存        lì临 / lí难          qí长 / qǐ首            

2. 答案B。解析:A鸟窠――鸟巢, C崩蹋-崩塌,D纹身―文身。

3.答案D。解析:“匪夷所思”意为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这一成语已含有“让人”的意思,故句中的“让人”一词多余。A“粗枝大叶”在这里的意思为“形容简略或概括”B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责任等。C狮子搏兔:比喻做小事情也要拿出全部的力量,不掉以轻心。

4.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赞同”与“理解”互换。B结构混乱,改为“……它已被国际奥委会收藏……”;D 搭配不当,应改为“物色、储备人才”。

5.答案B。解析:(1)句②符合动作的前后顺序;(2)横线后面的句子是解说“毛绒绒的”,而非解说“参差差的”,故选④才能与上下文衔接紧密。) 

6.答案D。解析:错误项多数属于“表述不准”类错误。A项中“今年1月发明的”有误,原文是说“这一检测于今年1月推出”。B项“准确预知”有误,原文是说“能知道自己在40岁前秃顶的几率究竟有多高”。C项“规定受检者采取自己脸颊内侧的物质”有误,原文是说“可以采取自己脸颊内侧的物质做DNA样本”,并不排斥用其他部位的物质做样本。

7.答案C。解析:属于“无中生有”类错误。“抑制着秃顶的发生”有误,原文第二段末尾只说,有这种基因的人可能在40岁前不秃顶,但未说这种基因抑制着秃顶的发生。

8.答案C。解析:属于“夸大其辞”类错误。“没有什么价值”有误,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内容可知,杰拉?克里斯蒂亚诺只是认为该公司的分析不能彻底解释秃顶的原因,但没有说他们的分析没有价值。

9.答案B。解析:错误项多数属于“绝对化”类错误。A中“最完美的检测方法”有误,C中“都是无效的”有误。D中“秃顶是可以遗传的”“以偏概全”,因为年轻人的担心有多方面原因且“可以遗传”不一定是主要原因。

10.答案B 。解析:修:是欧阳修的名,“我”的意思。

11.答案B。解析: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前一个,连词,表转折,却;后一个,连词,表并列。C前一个表修饰,地;后一个介词,用,拿。D前一个为介词,意为“在”,后一个为介词,意为“由于”。

12.答案B。解析: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13.(1)答案: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2)答案: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3)答案: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13.文言文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14.答案: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的观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

15.诗的前半节写景很有层次,景物特点鲜明。首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远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寥寥数笔,生动地摹写了人烟稀少、荒僻冷落的景象(1分)。颔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1分)写出了自然风物的明净清新,蓬勃艳丽(1分)(或答“作者用此联为全诗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诗的后半段叙事抒情、含蓄深沉。颈联是全诗情感之重心,含意复杂: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2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分)(诗的后半节答对任意一组“既有……又有”的内容就可以计2分)

16.答案:(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奈何取之尽锱铢。⑶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⑷ 但寒烟衰草凝绿

17.答:①“内心深处的地坛”是指作者因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而烙印在脑海深处(1分)的关于生命底蕴的思索的精神领域(或答“精神载体”)(1分)。[提示:可从首尾部分整合]②“眼前的地坛”既指作者目前所看到的牌楼华丽、亭廊勾连、水榭相连,绿坪环绕石径、树木排列整饬且一律散发出青春气息的地坛,(1分)也指映衬了大众恬静幸福的生活同作者脑海中的地坛风格迥异的地坛。(1分)

18. 答:①因为死、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活着”,就是一种价值;(1分)“活着”,就是生命的一种或苦难,或坚韧,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态的意义所在,(1分)所以对死生内涵的思考(追思),是最简单的。②又因为对死生内涵的思考(追思),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内核,(1分)须用一种豁达和平和打量,才能对“生”有特别的理解;(1分)人们无法用既定的观念丈量它的价值,(1分)所以这问题又是最深奥的。

19. 答①中年女子在树下静坐看书(1分)②几位鹤发老人在树下唱京剧(1分)③一对新人在地坛拍婚纱照的外景(1分)④百姓参加(直奔)“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的活动。(1分)(太粗略地答:“恬静的、悠闲的、幸福生活”,原则只计1分,最多只计2分。)[提示:主要结合⑷⑸⒀⒁段相关内容压缩、概括]

20. 这篇散文以“叩访地坛”为题,一是它贯穿全文的内容:(1分)从探访缘由,到实际拜访;从探访所见,到深沉思考等等,都与它密切相关。(1分)二是结构上便于引发作者对地坛的多重意蕴探索(1分)并表达出作者对地坛的虔诚之心、敬(景)仰之情(1分)。

21.提示:学生应从下面几个角度选择二至三点展开赏析(基准分,10分)

  《叩访地坛》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使得文章内蕴丰富,耐人寻味。

   首先,作者多次把“内心深处的地坛”与“眼前的地坛”进行对比。作者因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而将地坛烙印在了脑海深处:它已成了作者关于生命思索的精神载体;而“眼前的地坛”不仅“牌楼华丽、亭廊勾连、水榭相连”,绿坪环绕石径、树木排列整饬,处处散发出青春气息,还映衬了大众恬静、幸福的生活,这与昔日几近荒芜、寂静的地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冲击着作者和读者的心灵,让人不禁去叩问、探究地坛的意蕴所在。

    其次是,当年皇家祭祀之地的今昔对比。其中有园中土丘的原始与其它地方现代气息的对比。印象中这是一块肃穆和神秘所在,可今天却是一个平民百姓自由出进、安享幸福具有现代民族风情的地方,通过这样强烈对比,作者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不得不让作者去思考地坛对于普通人流、大众生活的意蕴。

    最后,还有我开始对地坛的神秘感与最后心情的释然的对比,突出了叩问地坛的主旨

 

22.提示

⑴可用“添加因素法”缩小文章的立意范围,但不能离开“夜”这个规定的场景;至于“读”的内容,可以是有字书(如某一文学名著或思想家的书等),也可以是无字书(某一人及其感人的事迹等)。不必强求一律。

⑵评分标准可参照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