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启用前(供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议(chú)

条分析(lǘ)

养(quān)

然不乐(qiǎo)

B.忽(shǖ)

越俎代(páo)

(máng)

自惭形(huì)

C.蓝(dián)

毁家难(shū)

(hé)

白头老(xié)

D.手(pà)

相互龃(yǔ)

下(huī)

探本源(shuò)

试题详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试题详情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试题详情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

喻:开导。

C.愿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试题详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都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共120分)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四、(23分)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试题详情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试题详情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试题详情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15分)

试题详情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

 

 

 

 

 

 

 

 

 

 

 

 

 

 

 

 

 

 

 

 

 

 

 

 

 

 

 

 

 

 

 

 

 

 

 

 

 

 

 

 

 

 

 

 

 

 

 

 

 

 

 

50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表达我们对奥运会的祝福与期望。

 七、(60分)

试题详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振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求援队和国际求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求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Ⅰ答案

试题详情

1.C  2.B  3.A  4.B

试题详情

5.B  6.A  7.C

试题详情

8.A  9.B  10.D

试题详情

11.(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君时就用君礼待他,自己为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试题详情

12、(1)“拳”和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试题详情

13.(1)东望武昌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轴轳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试题详情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试题详情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试题详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试题详情

17.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试题详情

18.(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试题详情

19.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试题详情

20.略21.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