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使用完毕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媒    难以起齿    自(yǔ)    闭目(sè)听

B.  芯片    钩玄题要    (juàn)养  车(zài)斗量

C.  转轨    众口铄金    执(niù)   半(chēn)半喜

D.  幅射    赋于重任    补(jǐ)    便(biàn)宜行事

试题详情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雕         铺         呈         贴

B.  塑         铺         像         画

C.  塑         摆         像         贴

D.  雕         摆         呈         画

试题详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  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  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试题详情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水墨画的主要万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  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  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试题详情

5.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  李清照       李 白        苏轼         欧阳修

B.  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  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  李清照       曹 植        苏轼         司马迁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试题详情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试题详情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详情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试《前赤壁赋》)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③二十四桥仍在,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④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 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试题详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A     3.B      4.D      5.B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      7.B     8.D      9.C      10.D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12.(10分)

①(2分)A

②(4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③(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13.(7分)

①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②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③波心荡          冷月无声

④只合把清浊分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C

15.(3分)B

16.(4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A、D

18.(5分)

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19.(5分)

第一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20.(4分)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略)

22.(6分)(略)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0分)(略)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