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九大热点命题方向权威预测

一、金融危机及其政策:

1.材料:

①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并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

②各国共识,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放松了“金融监管”。

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救金融机构、救企业)。

④我国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设问:①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世界及对我国的影响。

②如何看待西方各国的“救市”措施。

③分析我国政府所采取调控措施。

3.考点:

A.(经济):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国既由此得到发展机遇,也必然要承受相关的风险。

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③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

B.(政治):①提出全力“保增长”。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义”,来自基本国情,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②“保增长”体现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③提出“扩内需,调结构”,涉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政治)

1.材料:①经济工作的热点:“打假”。

②社会共识:市场秩序不完善,与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尤其是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未能树立有关。

③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将导致市场秩序的崩溃(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

④我国正加强各种信用制度的建设(存款“实名制”,各类“公示制度”)。

试题详情

2.设问:①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②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试题详情

3.考点:

A、(经济):①整顿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法制经济、公平竞争)。

②“打假”才能维护公平竞争,才有资源合理配置。

B、(政治)①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商品道德素质(诚实守信)的提高,才能使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好转。

③“信用经济”有两层含义(a、诚实守信的商品道德;b、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信用制度的完善(法治),有助于人们更快地形成诚实守信的商品道德。)

C、(综合)整顿市场秩序,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基础(哲学)

试题详情

1.材料:①政策方向的变化:从“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②四万亿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阻:a 它以消耗国内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b 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下滑。

③在“调结构”中提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试题详情

④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劳动密集型)陷于困境,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产品优势冲破困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不少人士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w.w.w.k.s.5.u.c.o.mwww.1010jiajiao.com

www.1010jiajiao.com

 

试题详情

2.设问:

①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

②如何看待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

试题详情

3.考点:①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

A.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主要矛盾,提出全力保增长正是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增长关系就是,就是涉及稳定,稳定才能发展);

B.从前一段强调“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C.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会在一段时期促进了增长,但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难以为继,扩大内需,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才能实现协调并持续发展。

②在调整结构中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保增长的基础和重点,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体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才是大局)

③认为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危”,又是“机”是正确的,这不仅为许多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有其合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双方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面对危机,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试题详情

四、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哲学)

1.材料:①中国古代思想新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②近代中西方一些思想家的言论:“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作为英雄人物就在于,他“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胡适)。“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而伟大人物是某种“世界精神的代理人”(黑格尔)

③“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④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试题详情

2.设问:①材料各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观。

②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试题详情

3. 考点:

①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民”的观点,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积极成份,但主要是从封建的君民关系角度来阐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和剥削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还隐含着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②材料2中近代中西方思想家的言论,都属于历史唯心观点,其中,前两个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一个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3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③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们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改革发展,就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后果和影响(经济、政治)

试题详情

1.材料:①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a.外贸摩擦,西方国家设置各种技术、环保壁垒;b.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造成受剥削,不等价交换;

c.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

d.对我国和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e.美国金融危机使外贸出口增速下降。

试题详情

w.w.w.k.s.5.u.c.o.mwww.1010jiajiao.com

www.1010jiajiao.com

 

试题详情

2.设问:

①结合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②分析所遇的困难和矛盾,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试题详情

3.考点:

A(经济)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和制约,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既反映了科技革命、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必然打上资本的烙印(与资本国际化相联系,相关的游戏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并充当裁判)。

②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必然是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材料①和②正是反映了这种状况。

③融入经济全球化后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原因在于:a.科技革命成果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使我们在贸易、市场问题上经常受制于人;b.游戏规则西方制定,不合理不公正,而融入全球化又必须承诺遵守这些规则,也使我们受制于人。

④对策:a.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新战略;b.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南南合作,南北对话”,逐步改变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B(政治)①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发展中“两个自主,一个创新”;

②美国金融危机,使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增大,西方国家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阻,必须在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六、人权问题(政治)

试题详情

1.材料:

① 西藏3?14事件,西方反华势力支持台独势力,攻击中国人权状况。

② 中央会见达赖代表时严正立场(明确反藏独)

③ 法国总统萨科齐公开宣称要会见达赖,我方宣布推迟中欧会谈(年会),温家宝取消访法。

试题详情

2.设问:试分析上述材料并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采取上述断然措施

试题详情

3.考点:

①尊重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包括藏族同胞的人权状况(从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建国以来中央对西藏的大力支援)。

②西方借人权攻击中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是在干涉内政,破坏中国的主权和统一,并非要保护中国公民包括藏胞的人权。

③西方一方面有求于中国,联系金融危机,反映了中国正在崛起,一方面又企图借西藏问题牵制中国。④我国在中欧会谈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体现了我在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统一问题上的态度。

八、民生问题(政治、经济)

试题详情

1. 材料:①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②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在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建设。

试题详情

2.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阐述“民主问题”重要性及解决途径。

试题详情

3. 答案要点:

A.为什么要解决:

a.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而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恰恰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利,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公平;

c.民生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矛盾焦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

试题详情

B.如何解决?w.w.w.k.s.5.u.c.o.mwww.1010jiajiao.com

www.1010jiajiao.com

 

a.“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1)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要务。

2)生产力――经济发展才能为民生问题创造物质基础。

3)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c.上述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都体现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在材料题给出上述材料时,要在分析材料时与“民生问题”挂钩)

d.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e.实施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

九、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经济)

试题详情

1.材料:①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价格改革一直在延续(成品油价格调整),价格改革总的方向要求,是由政府管制走向放开价格。

②在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制定“价格法”;必要的行政干预――价格管制;对价格调整广泛征求民意)。

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兴衰成败,有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有些则从庞然大物到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④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在政府督促下,各类企业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试题详情

2.设问:

试题详情

3.①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描述的价格改革的方向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

②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试题详情

3.考点:

①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三方面作用都是靠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②供求价格机制强调市场价格要依据供求上下波动,由此才能促进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宏观上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价值规律第一个作用)。

③这就决定了搞市场经济必然进行价格改革,其方向也必然是从政府管制走向放开价格。

④由于价格变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因此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必须注意对价格变动进行多种方式宏观调控,材料二阐述了政府调控的三种方式(法制手段、行政干预、广泛征求民意)。

⑤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可以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来说明: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就在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低于还是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