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卷:城市区位

图10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

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2.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图7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3一4题.

3.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4.根据图中信息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路内的地价相等 B.城市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

C.郊区城镇的服务范围比城市广  

D.从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住宅区的档次在下降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5.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酸雨

6.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图9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不同时期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以矿业城市为主

B.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水平最高

C.加速阶段,区域经济普遍以第三产业为主

D.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8.关于不同阶段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阶段,因城市化水平低,不存在城市环境问题

B.加速阶段,往往产生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C.成熟阶段,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D.从起始阶段到成熟阶段,城市环境质量总是下降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回答9-l1题。

9、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

10、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11、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该地变化状况,可借助

A、GPS技术B、GPS及GIS技术。C、RS及GIS技术D、GIS技术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

l2一l3题。

12.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13.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较合理的处在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二、双选

14.读图14“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II快

C.阶段II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阶段III,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表2为我国三个城市1990一2006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读表回答20一21题。

15.表中的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     B.近郊区现代农业的兴起

C.近郊区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   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16.下列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他两个城市

C.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进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

江苏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读图12回答17一18题。

17.城市A与城市B相比

A.历史更悠久,物产更丰富B.能源更充足

C.物产更丰富         D.劳动力更充裕

18.B、C城市所在地区相比,C地区

A.城市化起步早      B.城市化水平高    

C.城市化已停滞     D.城市问题严重

19.苏通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B城市与上海、苏南的距离,有利于B城市

A.得到先进技术、信息,提升管理水平  

B.承接产业转移,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

C.吸引外来人口,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  

D.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综合题

材料二   四川盆地历史上就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盆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属于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地处河流交汇处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下为重庆市略图

(1)该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高,原因是                                  。(2分)

(2)简述图示地区的中等城市分布规律                                      ;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是                 。(4分)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        点,判断依据是                                。(2分)

(4)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试题详情

                                      。(4分)

(5)图中甲所示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这里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述这类问题对当地和三峡枢纽有什么影响:                    。(6分)

(6)2008年5月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下列措施有助于减轻灾害影响的是(    )(2分)

A.加强地震研究,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

B.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避开断层、陡崖

C.普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公民防震意识

D.在地震多发区禁止建设水库、桥梁等大型工程

试题详情

21.下图左图为某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右图为该市1980~2007年产业结构变化,附表是该市1980~2007年人均GDP增长情况。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试题详情

 

 

 

 

 

 

附表:1980年~2008年人均GDP增长情况表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人均GDP(元)

634

1455

2777

12024

21208

44156

61032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分)

(2)说出该地区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征。(2分)                                      

(3)D地许多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2分)                         

                                                                         

(4)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现已出现“民工荒”等问题。你认为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2分)                                                        

试题详情

22.(15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B城市形成的主要区    位因素是               ,该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从图中可看出M、N两城工业发展的有利    条件是                                   

  (3)图中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4)图示区域是我国主要的水能丰富区之一,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区域的大小河流。但水电开发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围绕“要水电还是要生态和景观”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详情

1.A2.C3.A4.B5.C6.A7.D8.B9.C10.A11.C12.A13.B14.CD15.AD16.CD17.AB18.AB19.AB

试题详情

20.(1)北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2分,一个要点是北侧山地,一个要点是阻挡冷空气)

(2)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1分);多分布在河流两侧(1分);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2分)

(3)A(1分);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1分,答一点)

(4)附近有煤铁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地形起伏较大(每点1分)

(5)水土流失(2分);使该地区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地表侵蚀加剧等(任一点2分)  河流泥沙增多,使库区淤积加剧(2分)

(6)ABC(2分,答对一个得1分,三个全对2分,错选则不得分)

试题详情

21.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2分)

(2)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2分)

(3)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文化习惯(1分),加强社区文化教育(1分)

(4)产业转移(1分);调整产业结构(1分)

22(1)河流(2分)  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和河流的分割(2分)

  (2)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3分)

(3)水稻种植业人口、城镇多,劳动力丰富;有水稻种植的传统,经验丰富;市场广阔(4分)

    (4)观点一;要水电,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减少污染,改善东部地区环

    观点二:要生态和景观,建水库将可能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建水库会淹没农田,迁移居民,加剧库区人地矛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