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基础押题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选

图2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200 m。据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  200  B.100  500  C.500  250  D.500  350

下图中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3~4题 :  

 

 

 

 

 

3.甲和乙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4.与④自然带所在的气候类型在成因上类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5.图7为“亚洲与欧洲分界示意图”,在亚欧两大洲分界线附近,由北向南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大致是

A.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8~9题。

6.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7.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图1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联图,完成8 ~9题

8.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有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各代号所表示的植被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苔原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1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冬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分析回答11-12题。

11、自然带③所属气候类型一般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自然带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④自然带在大陆东两岸分布相同

B、⑤自然带在东南亚分布的面积最广

C、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带

D、山地雪线高度赤道地区较30°N地区低是由于赤道地区降水量大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图7),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7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②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

③A、B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④A、B两坡同一高度,降水量多的是B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③

14.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能体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的自然带依次是

A.③②④ B.④③②C.①②③ D.②③④

16.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 B.大气环流C.山脉迎风坡D.寒流

二、双选

图16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导致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其还能造成

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农耕纬度提高

18.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

A.积极兴修水利工程    B.采伐林木扩大耕地

C.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图14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9--20题。

图 14

19.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      B.该山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    

C. 该山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    D.该山脉可能位于北半球  

20.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在南坡   

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迎风坡   

C. 该山体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  

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读图15,回答29~30题:

21.下图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

B.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

C.地理环境中碳循环物质运动,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22.此图还可以说明

A.人类活动不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B.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图11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由赤道向两极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分异D.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2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图中阴影部分是某农产品世界著名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20-2l题.

25、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

A、纬度地带性因素B、经度地带性因素C、垂直地带性因素D、非地带性因素

三、综合题

26.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试题详情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2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4分)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2分)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筒析其主要原因:                                                

                                      。(4分)

(5)图中显示甲山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1分)

试题详情

27.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18中,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位置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4分)

                                            

(2)图19中,A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                    。 B地形成的气压带名称是                      。(2分)

(3)综合图18和图19,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      ,使得东亚季风特别强盛。(2分)

(4)根据下列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关联图,下列ABCD四个选项中,与在图20中①②③④序号对应是:(4分)①       ,②         ,③         ,④        

试题详情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季风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图 20

 

 

 

 

 

 

 

 

 

 

 

 

 

 

试题详情

1.B2.C3.C4.B5.A6.B7.A8.A9.D10.B11.A12.D13.C14.C15.C16. D17.CD18.BD19.CD20.BC21.AC22.BD3.AB24.BD25. AD

试题详情

26.(13分)(1)北(阴)    南(阳)(各1分,共2分)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各1分,共2分)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2分)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2分)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植被生长需要较高的水份条件。(各2分,共4分)   (5)牧业(1分)

试题详情

27.(15分)

(1)夏季位置偏北(2分),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向北移动(2分)

(2)位于赤道附近,空气受热膨胀上升(1分)    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

(3)一致(两者叠加)(2分)

(4)①C ②D ③A ④B(各1分,共4分)

(5)整体性(1分)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1分)

②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