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前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跌(dàng)   贫(jí)   击(zǔ)     烟熏火(liáo)

B.慰(jiè)    求(qí)   永(juàn)   羽而归(shā)

C.藓(tái)    帖(yù)   粗(kuàng)  绿林豪客(lǜ)

D.焦(sháo)   蝉(tuì)  叫(háo)    凝远眺(móu)

试题详情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淹城野生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B.有人认为,如今的一些大学生责任感越来越差,自我感觉却越来越好;依赖感极强,做起事来却好高骛远;理想缺失,却过多追求物质享受。

试题详情

C.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D.很多时候,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你就会怀有一份同情与理解,不会对他人那样求全责备了。

试题详情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近三年来,我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使绿色食品的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介绍荆楚风貌的“湖北日”活动于9月3日刚刚落幕,以经济合作交流、科技合作洽谈、人才交流和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浙江周”活动又拉开了序幕。

D.不少地方的团干部认为是资金紧缺导致了地方团属网站的日趋式微,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资金充裕难道就一定不能建设出青少年喜爱的网站吗?

试题详情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兴趣,爱好

B.故为之文以                        志:志向

   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C.举酒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可以能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试题详情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后人哀之而不之             ②削月割,以趋于亡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④廉颇老矣,尚能

鱼虾而友麋鹿               ⑥山之高而止

幽壑之潜蛟                 ⑧吾从而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C.①⑤⑧/②/③⑦/④/⑥     D.①④/②⑤⑧/③/⑥⑦

试题详情

2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洎牧以谗诛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戍卒叫,函谷举

试题详情

21.下面的比喻句形容的是“有力的话”。仿照这两个比喻句,写两个形容“亲切的话”的比喻句。(4分)

    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产生剧烈震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2.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学生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言要委婉,有利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5分)

(1)×月×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2)×月×日上课迟到20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3)×月×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月×日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月×日上课迟到5分钟。

评价:                                                                 

五、作文(70分)

试题详情

1.                                                                       

                                                                              

                                                                (5分)

试题详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试题详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试题详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试题详情

8.(1)(3分)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5分)

                                                                          

                                                                          

试题详情

9.(1)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试题详情

10.(6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试题详情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试题详情

21.                                                                      

                                                                (4分)

试题详情

22.                                                                      

                                                                (5分)

试题详情

1.客观原因: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主观原因: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意思对即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5分,每点1分。)

2.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共4分。得分点:“萧索景象”、“时光流逝”、“感伤”、“诗情和美感”,意思对即可)

3.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1分);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2分);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2分);④以诗句入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1分)(按点赋分,累计加分,但不超过4分)

4.示例:①纯物质的、机械的活着只能说是生存,生活的本质是诗意的。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我们应超越物质上的有限,达于无限的境界。诗意的生活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写诗,而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超越自己在得失上的算计,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看物质。诗意是精神的,人的心灵应该向无限大延伸,最后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

示例:②当物欲充塞了灵魂,精神与情感世界会变得日益麻木、迟钝与贫瘠。然而,面对大自然的花放水流、鸟语莺歌,面对暗香浮动的诗词和荡气回肠的琴瑟,心如止水是一种罪过。我们把没有诗意的生活称做沉沦,把具有本真诗意的生活叫超越。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我们可以不是诗人,但却不能不诗意地生活,因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该题具有开放性,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只要表达出“不能只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应追求精神生活”之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得5分。)

5.D(争辩、争执。)

6.B(连词,都可以做“来”;A项都作连词用,但前者表转接,后者表顺接;C项前者表目的,译为“是为了”,后者表原因,译为“……的原因”;D项都为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7.A(文中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的意思。)

8.⑴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每两处得1分)

⑵①二人商定将要上奏的事,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屡次变易,由此二人之间产生隔阂。( “反”“隙”各1分,语句基本通顺1分)

②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宾语前置1分,语句基本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起初,萧向高祖荐举封德彝,高祖任命他为中书令。到了太宗即位,改任萧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二人商定将要上奏的事,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屡次变易,由此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当权,均疏远萧而亲近封德彝,萧愤愤不平,于是上密封的奏章理论,辞意凄凉,由此触犯圣意。适逢萧与陈叔达又在太宗面前含怒争辩,庚辰(二十五日),萧、陈叔达皆以对皇上不恭敬的罪名,被罢官免职。

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他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吹毛求疵,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初一),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

9.(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1分),山径人稀(1分),寒霜犹重(1分)。

(2)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有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1分,间接以景写情1分。)

10.(1)无以至千里;(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浪遏飞舟;(4)金块珠砾;(5)舞榭歌台;(6)岂因祸福避趋之。(每句1分)

11.D(“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12.A(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13.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14.“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花”、“树”的喻意各1分,具体表现4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B(“狙”读jū,“犷”读guǎng,“绿”读lù,“灼”读zhuó)

16.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停止。褒义词 。“栩栩如生”形容刻画描绘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主要用于艺术形象,这里用于野生动物,显然不恰当。)

17.C(A,成分残缺;B,搭配不当;D,不合逻辑)

    18.C(A,趣,通“趋”;B,志,记;觉,睡醒;D,可堪,哪里能够)

19.C(意动,名作状,使动,名作动,形作动)

20.B (例句与B项两句均是宾语前置句。 A项分别是定语后置句和被动句;C项均是被动句;D项分别是定语后置句和被动句)

21.示例:这几句话,如一杯甘露,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润泽;这几句话,如一缕阳光,使他感受到了温暖。(每句2分)

  22.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2分)如果能够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素养,你就是最棒的。(3分)

23.(1)切入分53分,建议均分控制在52-54分之间。

(2)叙事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波澜的文章56分以上。以流水账的形式,简单记叙的一天经历,重点不够突出的文章48分以下。

(3)能够围绕“这一天的不同寻常、这一天对于自己的影响”展开的文章应在切入分以上判分;写出这一天对自己生命成长的深刻影响的应在58分以上判分。不能够突出这一天的不同凡响、这一天的影响,或者影响比较贫乏的应在50以下判分。

(4)建议适当控制60分以上的高分,低分一般不低于42分。

(5)其它参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