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政治试题   2006.1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试题详情

2.“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的

①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最大的政治优势 ③执政的实质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3.倡导“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因为

①我国资源占有总量和人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我国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回答 4~6题。

试题详情

4.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不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从经济学角度看,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是

A.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B.财政收大于支,且有大量结余

C.市场主体遵循市场交易原则       D.完善法律制度

试题详情

5.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7日宣布成立,这是上海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这说明

A.国家机构的变化决定国家职能的变化  B.国家职能是设置国家机构的根据

C.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的载体          D.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试题详情

6.我国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各种预案制定的经验,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疯牛病等危机事件,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新。这表明我国应急预案的编制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05年11月18日至19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审议了支持世贸组织多哈贸易谈判、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回答 7~8题。

试题详情

7.从经济学角度看,亚太成员深化区域合作

①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②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

③是市场经济法制性的要求 ④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国会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他强调,亚洲各国应该增进相互信任,营造和睦环境;推动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步伐;深化民间友好,夯实合作基础。这一材料的哲学依据是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对现行各项政策进行调整和充实,使得政策延续、范围扩大、城乡统筹就业。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将有4500万人走上工作岗位,登计失业率将控制在5%以内。回答 9~11题。

试题详情

9.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主要是因为

A.实现就业与再就业的目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

B.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D.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试题详情

10.解决就业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劳动者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劳动者应树立的就业观有

①自主择业观   ②竞争就业观    ③职业平等观     ④多种方式就业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1.解决就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②部分以合理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规律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5年底至2006年初,俄罗斯、乌克兰两国间上演了一场“天然气大战”。在此次事件中,俄罗斯由于掌握着主动权,因此顺利地迫使乌克兰最终接受了自己提出的条件。而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驻扎是俄抵御北约战略包围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报“天然气大战”中的“一箭之仇”,乌克兰将要利用黑海舰队的租金等问题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回答12~13题。

试题详情

12.俄乌两国在天然气和黑海舰队问题上的摩擦反映了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C.国家间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存在D.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

试题详情

13.表面上看这次事件是个经济问题。事实上,现在俄乌在天然气问题上的分歧是与2004年底乌克兰亲俄政府倒台相关联,尤先科上台后,加快了靠近北约和欧盟的步伐,这就促使俄罗斯必须相应地调整与乌克兰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意识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安全飞行5天之后,于10月17日顺利返航。回答 14~15题。

试题详情

14.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发过程,与上万名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也构画出自己闪亮的人生。这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③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④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15.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某些国家又频频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领导人明确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和平崛起体现了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B.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立场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

试题详情

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8.11,人民币微升值2%。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1月1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回答 16~18题。

试题详情

16.上述行为都是在

①施行货币政策  ②施行财政政策  ③施行经济政策  ④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7.上述材料说明税收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不再具有固定性             D.是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试题详情

18.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此前,来自全国各地的28名听证陈述人曾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见

①这是民主政治的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体现了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公布了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精确度为±0.21米。新的珠峰高度与1975年的数据相比“矮”了3.70米。但人们对珠峰的高度测量却更加准确了。回答 19~20题。

试题详情

19.之所以会出现8844.43米的新高度,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准确,二是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三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随着技术进步而变化的特征

B.一定结果的出现必有一定的原因引起

C.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试题详情

20.对珠峰高度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这说明

A.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认识结果的误差是由外因引起的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

活动,并发布了由5个拟人化娃娃形象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如图),它们造形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回答 21~23题。

试题详情

21.五个福娃形象的诞生,表达了人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这说明

A.人们能够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做出正确反映

B.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继承

C.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

D.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人的意识却能够创造出来

试题详情

22.五福娃将引领奥运经济加速快跑。权威部门估计,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在近年内每年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修建体育场馆属于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B.扩大再生产

C.公共消费                   D.社会物资储备

试题详情

23.五福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表现了我国多民族中家庭的文化特点。我国多民族状况的特点要求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           B.民族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

C.我国民族具有自己的特点     D.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政治认同

中美首次合作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于2005年10月1日晚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展示。回答 24~25题。

试题详情

24.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主要行使了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职能    ④交往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5.文化是一股温和而强大的软力量。将中国的文化艺术搬到美国的舞台,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和为贵”、“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这些也是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②“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③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对立

④和而不同,是指在众多不同因素的对立统一中求同存异,是包含对立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⒈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  ⒉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6

27

28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大题,共50分。26题17分,27题10分,28题23分。)

26.(17分)材料一: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决定》明确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具体领域;商务部公布《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对申请设立成品油企业的主体资格没有明确限制,为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成品油流通领域提供了制度保障;银监会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从政策、机制、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对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增加对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创造了必要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200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⑴依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7分)

 

 

 

 

 

 

 

 

 

 

 

⑵结合材料二,分析“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10分)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27.(10分)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并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会议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⑴简要说明创新的辩证唯物论依据。(4分)

 

 

 

 

 

 

 

 

 

⑵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着力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和意义?(6分)

 

 

 

 

 

 

 

 

 

 

 

 

 

座号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28.(23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首要方略,200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据透露,修改后的讨论稿将作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它将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进步。

⑴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10分)

 

 

 

 

 

 

 

 

 

 

 

 

 

 

 

 

 

 

 

 

 

 

 

 

⑵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5分)

 

 

 

 

 

 

 

 

 

 

 

 

 

 

 

⑶运用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的道理。(8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5  A D C A B                    6~10  D B A B D                            11~15  B B B B C

16~20  D B C B C                 21~25  B A D B C                         

二、非选择题:

26⑴答案要点:7分

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分)

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

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而不平衡,呈现多层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利用。(2分)

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1分)

⑸发展非公制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分)

⑵答案要点:10分

⑴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创新,树立新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⑵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坚持两分法的体现。

⑶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⑷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⑸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要求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

(每点2分,答出其中五点即得满分)

27⑴答案要点:4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目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体现了从国情出发。②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创新是灵魂和动力,只有创新,才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了的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创新是人们以规律为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④创新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每点1分)

⑵答案要点:6分

⑴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2分)

⑵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2分)

⑶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战略重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1分)

⑷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分)

28⑴答案要点:10分

党: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这必然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的共同行动。(3分)  ⑵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分) 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1分) ⑷是国家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体现。(2分) ⑸有利于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政治文明。(1分)

⑹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分)

⑵答案要点:5分

⒈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1分)

⒉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

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分)

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1分)

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

⑶答案要点:8分

⑴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在认识的指导下有效地改造世界,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⑵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意见的提出深化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

⑶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动力。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是从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正确认识;它将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根据当前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这一原理。

⑸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同的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⑹崇高理想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意见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是科学社会理想,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注:答出以上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学生若答群众观点、改造主观世界等原理也可酌情评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