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09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学科)文化生活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上网讲求“网络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表明

A.文化也是一种物质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C.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D.文化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试题详情

3.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下列对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有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好了     

③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政治发展同步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

试题详情

4.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A.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外部相貌           B.读书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

C.读书就会受益                       D.读书使人丰富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试题详情

5.每年7月中旬以来,北京各大高校相继放假,而前来北京参加校园游的游客随之日益增多,以北大、清华最为火爆。这说明

A.到高校旅游对能否考上大学作用很大   B.大学校园里的旅游资源丰富

C.游客想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D.到高效旅游观光不属于文化活动

试题详情

6.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万里长城    ②黄山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金字塔      ④西安兵马俑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试题详情

7.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试题详情

8.2007年11月,作家冯骥才、人大校长纪宝成在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中说,建议将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假日调整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将民族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主要基于:

A.更好地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感情     B.保障公民的休息权

C.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D.进一步推动黄金周市场

试题详情

9.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试题详情

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试题详情

11.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因为:

A.经济发展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                    B.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文化

试题详情

12.公元7--11世纪,大批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移民到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宗教,材料体现了: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古代商贸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试题详情

13.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试题详情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⑥延安宝塔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试题详情

15.2006年月4日3《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这说明:

A.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   B.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试题详情

16.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结构体系独特    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十几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说明:

A.国际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B.文化产业具有极强的政治渗透性

C.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D.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试题详情

18.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9、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试题详情

20.200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每年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回答21-22题:

试题详情

21.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①是由古代先贤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2.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不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可使人民保持高昂向上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23.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国家有关部门抓紧搜集整理、组织研究散存于民间的“乡规”、“村规”、“族规”,抢救乡村习俗文化,编撰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乡村文化建设的示范性文本。抢救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习俗文化”指的是:

A.我国的传统文化                        B.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C.具有民族性的文化                      D.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

试题详情

24.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以点头表示否定。绝大部分行握手礼的国家都伸出右手,但印度却相反,如果要握手必须用左手。许多非洲国家以啃咬来宾的右手垂来表示热烈欢迎,甚至少数国家还有以箭毒涂在来宾的手背上来表示欢迎的礼仪。这些都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5.“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一句浓浓的乡音,不仅引来阵阵热烈掌声,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宋楚瑜与乡亲们的距离.这表明:

A.我们既要提倡普通话,又要发展各地方言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对传统文化中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文化,必须“移风易俗”

试题详情

26. 徐本禹放弃了在繁华大城市读研的机会,选择到西部大山深处支教,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他也因此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必须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7.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文化影响下,日本、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实行军事扩张的道路。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犹太人民的尊重,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发展。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的清算不彻底,否认侵略历史,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以上材料说明:

①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             ②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③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8.2006年5月12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考察团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效省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①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可以使人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9.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不仅是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鸡”有关的邮票,法国,韩国等也发行了与鸡有关的邮票,这表明:

A.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国的民族和文化其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鸡被世界各国视为吉祥物       

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地方

试题详情

30.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手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元素与地形、水体、花木、建筑等相配合,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说明科学技术

A.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大

C.是促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能使设计师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试题详情

二.简析题

31.在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大中城市相继作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没到春节时许多居民仍举家出动,或燃放烟花爆竹,或尽情欣赏他人燃放,禁放令遭到了挑战。于是许多城市又开始实行限放制度,即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1)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禁放令”为什么会遭到挑战?(9分)

 

 

 

   (2)请你说说应如何看待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习俗?(9分)

 

 

 

试题详情

32.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3577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1%,而日本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85.057万亿日元,占GDP的17%,美国当年的文化产业收入是4000亿美元,产值占GDP总量的18%~25%。

   材料二: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上以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从全球市场看,美国影视,业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会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12分)

 

 

 

试题详情

33.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应走向大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观点。(10分)

 

 

 

 

 

 

 

 

政治第一次月考(文化生活1-4课)答案

ADBDC  ADADD  CBBAB

DDAAB  CCDCB  BBBAA

试题详情

31.(1)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1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分)燃放烟花爆竹以烘托气氛是中华民族庆祝重大节日、婚丧嫁娶时的传统习俗,(1分)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2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分)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1分)

 

(2)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1分)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分)

②我们对待传统习俗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2分)还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代表着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该忘却,以提醒人们科学地对待这一习俗,对春节期间燃放过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规范。(2分)

 

试题详情

3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较大,明显高于中国。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发文化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

(3)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4)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发达国家通过文化渗透对别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试题详情

33.(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强各国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不应走向大同。由于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3)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不复存在。

(4)题中观点片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在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