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济宁市嘉祥县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历史、地理、生物合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原始大气成分的是(    )

A、甲烷和氨                                                  B、水蒸气和氢气

C、二氧化碳和氮                                           D、氧气和一氧化碳

试题详情

2、化石的重要作用在于(    )

A、证明了生物的兴衰均由神定

B、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D、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的文物

试题详情

3、造成同源器官形态功能差异的原因是(    )

A、进化水平不同                                           B、原始祖先不同

C、生存环境不同                                           D、各自的变异方向不同

试题详情

4、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试题详情

5、下列各类植物中,最早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

A、原始的藻类植物                                        B、原始的苔藓植物

C、原始的蕨类植物                                        D、原始的裸子植物

试题详情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相同                   B、原始生命在短时间内形成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过程                          D、自然选择与环境变化无关

试题详情

7、鱼和鲸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证据来源于(    )

A、古生物学的化石                                        B、比较解剖学的同源器官

C、具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D、生态学的生活环境

试题详情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进行生存斗争的一项是(    )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必然争夺阳光

B、食性相同的动物必须争夺食物

C、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与反捕食

D、亲代的性状遗传给予代

试题详情

9、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但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    )

A、大量繁殖的结果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题详情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B、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没有共同祖先

C、人类进化过程是人为控制的                      D、人类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试题详情

11、“人猿同祖”的理论主要是依据下列哪种研究方法提出的?(    )

A、胚胎学的研究                                           B、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C、古生物学的研究                                        D、遗传学的研究

试题详情

12、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A、使用火                   B、产生语言               C、制造工具               D、使用工具

试题详情

13、在古人类进化到现代人类的过程中,从结构特征上看,变化最显著的是(    )

A、上下肢分工的程度                                    B、大脑发达的程度

C、直立行走的程度                                        D、身高增长的程度

试题详情

14、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B、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传、遗物都是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通过模拟古代环境证明人类的起源

D、古代的传说和书籍的记载都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

试题详情

1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羊                   B、一片森林               C、一个池塘               D、一块草地

试题详情

16、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下列哪一项结合在一起进行?(    )

A、氮循环                   B、水循环                   C、能量流动               D、能量循环

试题详情

17、在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试题详情

18、“一山容不下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    )

A、虎性情孤僻,不群居

B、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C、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D、营养级别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试题详情

19、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所有生物组成

试题详情

20、动物和细菌、真菌一样,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所以动物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试题详情

21、在湖区,人们用围湖造田的方式来增加耕种面积,结果害虫大量繁殖,导致农业减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害虫繁殖能力太强                                    B、害虫的天敌繁殖太慢

C、人为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D、人为活动改善于生态平衡

试题详情

2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物质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试题详情

23、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外,至少必须具有(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

试题详情

2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试题详情

25、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而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每空l分,共50分)

1、植物进化的历程是:(7分)

试题详情

生活在海洋中的[    ]          ,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藻类植物和适应陆地生活的[    ]苔藓植物和[    ]蕨类植物,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仍然          ;后来,一部分原始的[C]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                 ,它们的生殖完全         。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因此就发展成为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

试题详情

2、科学家发现了一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在上层发现了物种A的化石,中层发现了物种B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C的化石。请分析回答。(6分)

(1)一般来说,更复杂更高等的物种化石是         

(2)出现较早的物种是         

(3)通过对物种化石的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进化的顺序是          (用字母、箭头排序)。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试题详情

3、达尔文在克格伦岛上发现有两种类型的昆虫,一种翅特别发达,飞翔能力很强;另一种翅退化,不能飞。这个岛上经常刮大风。请回答:

(1)这两种昆虫能否适应该岛的生活环境?

(2)决定昆虫的翅向这两种极端类型进化的外界因素是          ,它对昆虫翅的各种变异类型进行了选择;而遗传又使           类型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加强,结果使昆虫的翅向                    的方向发展。

(3)上述现象表明,自然选择就是把生物群体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类型选择出来,并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适应环境的新类型。同时也说明了生物界的变异是          的,这些变异只有经过          ,才能检验出是否有利于生存。

试题详情

4、请将下列相关的左右两栏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5分)

A、森林古猿                      a.最早用火,开始狩猎,能按意愿制造工具,具语言

B、南方古猿                      b.脑的沟回与人的已经相似,可能具有语言

C、能人                             c.脑容量与人相似,已能缝制兽衣,使用标枪、长矛

D、直立人                          d.树栖生活

E、智人                             e.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试题详情

5、请根据下图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有关问题。(14分)

试题详情

(1)此食物网属于          生态系统。

(2)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共同构成了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在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个营养级,鹰属于          级消费者。在此食物链中,含总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          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         

(4)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那么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       ,最后会导致          的破坏。

(5)图中生产者是          ,从营养方式来看,它是          生物。

(6)若使其成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该有         

试题详情

6、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浓度为0.0005×10-6。先发现各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各种生物个体所含DDT浓度的平均数),请分析回答:(10分)

检测对象

A

B

C

D

E

DDT浓度(10-6

试题详情

0.005

试题详情

2.0

试题详情

0.5

试题详情

0.48

试题详情

0.04

(1)从上表可知,含总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它最可能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第二营养级是         

(2)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的,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传递效率大约是         

(3)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内的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          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受害最严重的生物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