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郓城县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l00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在BC段有关肌肉的舒缩状态是

    A.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B.二者都收缩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D.二者都舒张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在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前,必须调节视野宽度。下列构件中能调节视野亮度的是

A.目镜和物镜                                            B.镜筒和转换器

C.载物台和镜筒                                          D.遮光器和反光镜

试题详情

3.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中。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细胞杂交            D.杂交育种

试题详情

4.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几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牛奶添加了蔗糖                                     B.牛奶经过了煮沸

C.牛奶进行了冷却                                     D.玻璃瓶没有密封

试题详情

5.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被称为“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试题详情

6.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常常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试题详情

A.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B.农田系统的虫害加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试题详情

7.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试题详情

8.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

试题详情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试题详情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0.“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试题详情

11.在生物圈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试题详情

12.我国特产的,栖息于淡水的一种哺乳动物,目前正处于绝灭的边缘。这种哺乳动物是

    A.金丝猴                B.扬子鳄                 C.自鳍豚                D.大熊猫

试题详情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B.现代地球上不再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氧气、沼气等

    D.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试题详情

1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的

    B.生态农业建立的依据是生态学原理

    C.生态农业属于过度开采、消耗自然资源

    D.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试题详情

14.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试题详情

15.下列关于酵母菌发酵或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馒头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B.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也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都利用了微生物发酵

D.现在,人们能利用改造过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去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试题详情

16.下列关于多利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剂芋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完全相同的个体

B.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基因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C.克隆羊多利在性状上主要和提供细胞核的羊相似

D.克隆技术对人类只有益处

试题详情

17.下列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蝴蝶、蜈蚣和蜘蛛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昆虫

B.越低等的动物,分布数量越少

C.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益动物和绝对有害动物

D.大熊猫、东北虎、白鳍豚都是我国的“活化石”

试题详情

18.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试题详情

19.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试题详情

20.对下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是

中国南北方几种兽类颅骨长度

种类(北方)颅骨/mm

种类(南方)颅骨/mm

东北虎331-345

东北赤狐 148-160

东北野猪 400-472

雪兔     95-97

华南虎 273-313

华南赤狐  127-140

华南野猪  295-354

华南兔    77-86

A.恒温动物体形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B.肉食性动物大脑较草食性动物发达

C.同种生物在中国南北地区分布广泛

D.哺乳动物颅的进化由较短到较长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1.(4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组别

水源

水量

水温

娃卵数

孵化天数

孵化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ml

22-250C

300个

8天

289只

B

自来水

500ml

22-250C

300个

8天

205只

(1)B组孵化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自来水中氯气对蛙的胚胎有毒害作用。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对青蛙的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更好地保护生物,就要                    

(2)参考以上资料,请你完成下列“探究温度变化对青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水槽若干,加入等量的水,并                 

  第二步:                 

  第三步:把盛有蛙卵的水槽分别放在                  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各水槽中蛙卵孵化所需天数和孵化出的蝌蚪数。

试题详情

2.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两种实验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过几天后,观察结果。(4分)

方案一: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放在自然环境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将细菌移植到落叶上)后放在无菌环境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                      

  因为方案一                                         

  方案二                                                

(2)在此方案中,                   组为对照组。

试题详情

3.下图为同学们熟悉的植物,请据图回答:(2分)

试题详情

(1)图中哪些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2)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和图中哪类植物属于同一类?

试题详情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图解,图中C为分解者,B代表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4分)

试题详情

(1)本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A固定                    开始的。

(2)图中由B―A的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3)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

(4)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试题详情

5.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13分)

试题详情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

(5)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                  

(6)该生态系统内部不断地进行着                                  ,从而使丝绸、食品、鱼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发展。

(7)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鱼塘属于                   生态系统。桑、蚕、鱼塘生态农业中生产者是                     ,而塘泥可为桑树提供                 

(8)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                等时期,属于                     发育。其中从结茧就进入了                     时期。

试题详情

6.(3分)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393

158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3)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