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金平区第二学期八年级教学质量评估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

试题详情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气泡,其操作的关键性步骤是

A.撕取的洋葱表皮要尽量的薄

B.将撕下的材料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C.在载玻片的中央滴清水时,大小要适宜

D.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平稳放下盖玻片

试题详情

3.植物体的任何生活部位都能进行

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试题详情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

试题详情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③将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盖的叶片取下并去掉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④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试题详情

6.与人的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A.上、下腔静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主动脉

试题详情

7.某同学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0厘米,尽力深吸气时达到93厘米,尽力深呼气时为75厘米,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A.18厘米              B.13厘米            C.8厘米             D.5厘米

试题详情

8.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B.汗腺排出汗液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膀胱对尿液的贮存

试题详情

9.细菌内一定不存在的结构是

A.鞭毛               B.荚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试题详情

10.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

A.海带              B.葫芦藓           C.水绵                 D.蕨

试题详情

1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A.相互制约                                        B.多种多样         C.不断进化          D.谁也离不开谁

试题详情

12.下列生物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A.细菌            B.青霉              C.病毒                 D.酵母菌

试题详情

13.有“中生代”化石之称的爬行动物是

A.金丝猴           B.白鳍豚            C.扬子鳄               D.朱?

试题详情

14.在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类群是

A.鱼类              B.哺乳类           C.腔肠动物            D.节肢动物

试题详情

15.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能否进行细胞分裂

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试题详情

16.蟋蟀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A.完全变态        B. 不完全变态        C.变态发育            D.不变态发育

试题详情

17.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褐鼠的子宫内,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体色与性别是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试题详情

1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A.生殖                B.发育              C.遗传                  D.变异

试题详情

19.下列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亲鸟育雏                                      B.鹦鹉学舌          

C.鸡群到指定的地方觅食                    D.动物表演

试题详情

20.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是

A.DD                B.dd                 C.Dd                   D.DDdd

试题详情

21.在下列分类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A. 门                B. 纲               C. 目                  D. 科

试题详情

22.一对夫妇生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第二胎,第二胎是男孩的比率是

A.0                  B.100%             C.50%                D.75%

试题详情

23.下列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A.血友病和白化病                            B.色盲和先天性愚型病

C.糖尿病和坏血病                             D.苯丙酮尿症和白血病

试题详情

24.据推测,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的气体是

A.氧气               B.甲烷                C.氨气                   D.氢气

试题详情

25.现有红、紫、绿、蓝、黄等颜色的小纸片100张,放在一块黄布上,经过“捕食者”几代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试题详情

2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试题详情

27.对病人进行口对口呼吸时,每分钟应进行多少次?

A.4-5次             B.15-20次          C.60-90次             D.75次左右

试题详情

28.人体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试题详情

29.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AIDS             B.SARS             C.HIV                  D.BES

试题详情

30.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3条、23对      B.23对、23对      C.23条、23条         D.23对、23条

试题详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          

试题详情

32.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试题详情

33.输血时,应以输    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的     型血可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试题详情

34.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              ,足和触角             

试题详情

35.青蛙的幼体生活中水中,用     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 ,兼用皮肤呼吸。

试题详情

36.OTC药是               药的简称。

试题详情

3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试题详情

38.发生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在拨打“120”之后,可用        的方法进行急救。

试题详情

3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试题详情

4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试题详情

41.人类的卷舌与非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小明的父母均卷舌,而小明却不能,这说明卷舌是             性状。

试题详情

42.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这种出血方式可能是                  出血。

试题详情

4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                                的特点。

试题详情

44.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            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试题详情

三、填表题(每空1分 共5分)

45.将下列动物分属类群的正确序号填入相应的栏目中。

动物名称

海葵

乌贼

水蚤

蚯蚓

家兔

分属类群

 

 

 

 

 

供选答案:

①环节动物    ②软体动物    ③腔肠动物    ④甲壳动物

⑤鸟类        ⑥爬行动物    ⑦哺乳动物    ⑧鱼类

试题详情

四、识图作答(每空1分 共6分)

46.下图是鸟卵的结构图,将来能发育成小鸟的是图的        ,它的名称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47.下图是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其中:

试题详情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五、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 共4分)

试题详情

48.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其原因是:                         

                                  ,这一现象属于                  免疫。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3)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它进入羊体内作为     起作用。

六、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 共5分)

试题详情

49.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试题详情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  

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