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菏泽郓城八年级素质教育终结性检测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本大题后面的答案栏内,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实质上,起关键作用的是微生物体内的

A.有机物                B.细胞核                C.多种酶                D.抗生素

试题详情

2.铁线蕨的结构比葫芦藓的结构复杂,突出表现为

A.具有根、茎、叶、花和果实                   B.具有根、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C.具有叶、机械组织和假根                       D.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试题详情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用口喝水在鳃后吐出是鱼在悠闲戏水

    B.鱼鳍的作用是运动时的平衡

    C.鲫鱼、带鱼、黄花鱼黄河中都有出产

    D.侧线是鱼的听觉器官

试题详情

4.2002年3月我国克隆牛取得成功,这是克隆山羊后又一次在克隆动物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若把A牛的含Y染色体的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B牛的卵细胞内,再把这个植入核的卵细胞置入C牛的子宫,那么即将克隆出生的小牛的性状和性别分别是

A.性状似B,雄性                                      B.性状似C,雌性

C.性状似A,雄性                                      D.性状似C,雄性

试题详情

5.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淡水爬行动物的是

A.龟                       B.扬子鳄                C.白鳍豚                D.蜥蜴

试题详情

6.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下列哪个阶段?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发展为单细胞生物

试题详情

7.已知物种甲的化石比物种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甲比物种乙数量多

B.物种甲比物种乙结构复杂

C.物种甲一定是从物种乙进化而来

D.物种乙一定是从物种甲进化而来

试题详情

8.科学家在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发现,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这些物种寿命短

B.这些物种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C.这些物种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D.这些物种没有遗传和变异的能力

试题详情

9.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A.两足行走            B.大脑发达            C.使用语言            D.使用工具

试题详情

10.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群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试题详情

11.下列的每个图示均表示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示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你认为哪一个图示可以表示“水稻→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2.下列何种生态结构最稳定?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试题详情

13.真菌和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7主要是因为它们能

A.释放氧气,吸收代谢废物   

B.给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C.净化环境   

D.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试题详情

14.在生态系统中,始终与碳循环相伴的是

A.氮循环                B.水循环                C.能量流动            D.无机盐的代谢

试题详情

15.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A.食草的                                                   B.食肉的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D.腐生的

试题详情

16.下面四个图中的曲线最能体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最容易被破坏的是

A.北极冻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针叶林

试题详情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

A.污染小或无污染                                     B.能量多级利用

C.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效益偏低

试题详情

19.从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动物体中碳元素究其来源是

A.蛋白质中含有的碳                                 B.糖类中含有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碳酸盐的碳

试题详情

20.(2007?潍坊中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发展经济必须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前提

B.城市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注明外,每处1分,共30分)

1.(5分)据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报道:科研人员把抗虫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的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没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抗虫玉米花粉含有毒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的抗虫基因能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害虫能力,但也因此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回顾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出抗虫玉米的培育过程。(2分)

(2)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有些什么认识?(3分)

试题详情

2.(8分)长颈鹿是令人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它长长的颈更是让人难忘。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过程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结合以前所学的遗传变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图A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2)图B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由此可知,长颈的变异是                  ,短颈的变异是                    

(3)图C说明                     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试题详情

3.根据下图的这条食物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试题详情

(1)请你写出这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是                  。毛虫与植物是                  的关系。

(2)这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的,这些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3)无机盐如钾、铁、钙等是营养物质,它们来自                   。它们是怎样进入这条食物链的?                  

(4)如果植物长期被污染,则哪一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                

(5)污染物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各个生物体内的含量有何规律?(2分)

(6)如果该食物链中的食虫鸟被人吃了,请分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分)

试题详情

4.(5分)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活动,狼被大量捕杀,不久,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导致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呼伦贝尔草原原有的生态平衡。

(1)你认为野兔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野兔数量会无限增长吗?为什么?(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