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niù)     打(yáng)    盛(bù)      自惭形(huì)

B、咳(sou)     偏(pí)      然(jù)      又香又(sū)

C、写(téng)    公(shào)   智(ruì)     退隐忍(tián)

D、造(chì)    教(fáng)   面(yān)     便宜从事(biàn)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服贴       纨绔       犄角之势      寂寥

B、僻静       膏粱       待价而估      嗣子

C、两讫       杜撰       胁肩谄笑      尚飨

D、赍发       锱重       罄竹难书      挟持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B、一些“80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C、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D、“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全”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将面临前所末有的严峻挑战。

C、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抑郁症状,17%的人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以四年级为最集中。

D、由于上海市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等,使得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尤其是地震重灾区新生能够安心学习生活。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阐释“对乐音要有所选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乐音出自人心,又能给人以反作用,各种各样的乐音,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诱导着人的情感发生和转换。

B、是否懂得音和乐的区别十分重要,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懂得干真正的乐。

C、低层次的乐音无益于人的教化,而高层次的乐音则能使人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人性。

D、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促使社会进步;以小人之道为主导的乐音,以满足个人感官刺激为目的,不利于社会进步。

试题详情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君子之道为主导的乐音,新乐就儒家认为的以满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乐音。

B、古乐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如新乐那么强烈,所以魏文侯听古乐时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新乐时却不知疲倦。

C、古代有道君主不敢把新乐搬进宗庙祭祀的原因是新乐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

D、文中引用《乐记》中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目的是讥笑魏文侯只知音而不知乐。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由是不与世事           与:参与、过问

B、殆致灭性                 殆:大概

C、下不失九州牧             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D、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克:能够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试题详情

A、之6ec8aac122bd4f6e           B、于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C、以6ec8aac122bd4f6e              D、而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阮籍“傲然独得”和“不拘礼教”的一组是(  )

A、①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②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B、①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②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C、①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②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D、①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②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志向远大,性情放诞不羁。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老》、《庄》的作品;他爱喝酒善弹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

B、尽管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身处多事之秋,阮籍只能耽于酒中,他看清钟会与自己谈论时事的真面目,借醉酒得以免罪。

C、阮籍擅青白眼。遇礼法之徒,白眼以对;同道之人,青眼有加,因而当嵇康带着酒挟着琴来吊唁时,他非常高兴。

D、阮籍曾经与名士孙登相遇,与他谈论有关存养真性、保其元神的修炼之术,尽管孙登未作应答,后来阮籍还是很敬重孙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7、作者列举两首宋词的目的是什么?(5分)

                                                         

试题详情

18、文中“照亮照花了历代读者的眼睛”一句的含义是什么(6分)

                                                          

试题详情

19、理解作者认为漂泊与水有紧密联系的依据是什么?其中蕴涵了怎样的民族观念和心理?(6分)

                                                        

六、(9分)

试题详情

20、请根据以下对联的上联完成下联。(4分)

[参考人物]孔明、关羽、悟空、林冲、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试题详情

2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七、作文(60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3、(10分)

(1)                                                          

(2)                                                         

试题详情

14、(3分)

(1)(3分)                                                        

                                                                

(2)(3分)                                                        

                                                              

试题详情

15、补(8分)

                         ②                       

                         ④                      

                         ⑥                      

                         ⑧                       

试题详情

五、(21分)16、(4分)

  (1)“大漂泊” 指                                      。

(2)“小漂泊” 指                                    。

试题详情

17、(5分)

                                                         

                                                        

试题详情

18、(6分)

                                                        

                                                        

试题详情

19、(6分)

                                                         

                                                        

                                                        

六、(9分)

试题详情

20、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试题详情

21、(5分)

                                                            

                                                        

                                                        

七、作文(60分)

 

 

 

 

 

 

答    案

试题详情

1、B   A(yàng)  (fù)  C     (shào)  D、(fāng)  (yè)

试题详情

2、C  A 服帖 掎角之势  B 待价而沽  D 辎重

试题详情

3、B“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A.”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这里是望文生义.C.”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不当.D. “煞有介事”,贬义,指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根据句意可用”像模像样”.

试题详情

4、A  B.“质量”和“发展”搭配不当:C.“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前缺少动词“出现”。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试题详情

5、C    6、B(答非所问)7、D、(引用的目的是说明古乐和新乐的不同)

试题详情

8、D(夸大了音乐的作用)   9、B(殆:几乎)

试题详情

10、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B于,介词,向/介,表被动,C,介词,凭借/介词,在D,而,连词,表修饰/连。 表假设)

试题详情

11、B (A.②对母亲去世的伤心。C.①不拘礼法。对母亲去世的伤心;②与孙登之间的交住。)

试题详情

12、B(“免罪”错,应为“借醉酒避免招徕罪过”。)

试题详情

13、(1)后钟会多次向阮籍问时事,想以他回答的对错与否罗织他的罪责,都因为酣醉而免祸。(2)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

试题详情

14、(1)作者为恢复中原,多年颠沛流离,纵横驰骋,如今却被迫蛰居乡间,跟随邻舍父老学习种田,这其中包含的愤愤不平之气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是不言而喻的。(2)这首诗写诗人被迫蛰居乡间的生活,其中既有回到平静生活中的几分欣喜,又流露出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几分不平。

试题详情

15、(略)

试题详情

16、(1)人的生命很短暂,在无尽时空中如一次漂泊。(2)人四处流浪。

试题详情

17、作者在前文中说宋代写漂泊的词大多表现乡愁,并且偏重于地理和亲情,然后写表现这种乡愁的词都有长江有关,证明漂泊是与水有关的。

试题详情

18、蒋捷的这首词写得特别好,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特别是“红“绿”二字用法巧妙,形容词用作动词,营造出很美的意境。

试题详情

19、第一问:漂泊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与水有关;古典诗歌中的“水”是一种意象,能表现诗人们在远离故乡后的悲哀;台湾与大陆以水为隔,台湾的思乡诗都与江水、海水有关。第二问:这篇散文将“水”的意象的“漂泊”内涵通过宋词介绍给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但种种原因使得人们还是自觉或被迫四处漂泊。文人墨客将这种漂泊的乡愁和忧思付诸文字,我们今天从中仍能领略到那种不知归缩、无所凭依的悲凉与悲怆。

试题详情

20、示例:足智多谋,孙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试题详情

21、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行为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这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遗忘。

试题详情

22、[思路导航]没有见过依米花,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来观照其生命历程―五年艰辛、漫长的奋斗,两天灿烂、短暂的花期―这样的生命必然有着太多的悲壮色彩,令人不由得深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想起命途多艰、百折不挠、无怨无悔、坚忍不拔等等。依米花只是大自然万千物种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却是以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人的生命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在这段漫漫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能比依米花做得更好吗?从这一角度来构思作文,揭示让有限的生命美丽一次的人生大道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