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09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娇氏女安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这一记载                              (    )

    A.证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迈入文明社会

    B.反映了中国早期史料中保留神话成分

    C.说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信奉“龙”图腾

    D.验证了炎帝时代中国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试题详情

2.如果为右图深颜色部分命名,以下最合理的选项是                         (    )

试题详情

 

 

 

 

 

 

    A.蒙古帝国疆域图                  B.匈奴民族西迁图

    C.伊斯兰教传播图                  D.海外殖民形势图

试题详情

3.历史学家习惯上将夏的建立作为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夏时代(    )

    A.金属工具出现                    B.文字产生

    C.阶级分化出现                    D.国家形成

试题详情

4. 《宋史》卷一《太祖纪》对陈桥兵变有如下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即赵匡胤――引者注)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以下能体现文中“黄衣”功能的是                     (    )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障)也”

 

试题详情

5.《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材料表明当时                              (    )

    A.中国法制比较完备               B.汉高祖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同态复仇比较明显                D.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系基本特征

试题详情

6.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    )

    A.工商皆本                        B.重本抑末

    C.重商主义                        D.工业至上

试题详情

7. 2009年3月,在接受政府巨额援助的同时,美国国际集团(AIG)却向高管发放高额奖金。美国政府对此宣称:将对这种高额奖金征收高达90%以上的惩罚性所得税。由此可见,目前美国政府的政权基础是         (    )

    A.无产阶级       B.金融财团      C.土地贵族        D.中产阶级

试题详情

8. 2009年3月,朝鲜宣布将发射卫星,美日等国怀疑朝鲜发射的是导弹并提出拦截的可能性。朝鲜警告说:任何试图拦截朝鲜卫星的举动将被视为“战争”行为。朝鲜的这一声明更多体现了哪一国际条约所规范的原则?                      (    )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日内瓦公约》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试题详情

9.世界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演变的关键节点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清教徒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联合国的成立

试题详情

10.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合作”、“共克时艰”等常出现在政治家的重要讲话中。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经济信息化

试题详情

11.《中国社会史》在评价清前期经济时说:“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以下最能说明上述论断的现象是                         (    )

    A.当时中国是东亚、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地区

    B.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长期出现逆差状况

    C.当时中国生丝、茶叶、瓷器畅销世界各地

    D.当时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试题详情

12.维新运动期间,某朝廷实权派人士以“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来评价康有为。文中“孔”、“夷”的含义分别是                                      (    )

    A.孤陋、浅薄                      B.儒、洋

    C.孔子、伯夷                      D.威武、扫平

试题详情

13.《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光。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其存深意矣”。下列与文中“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最接近的观点是     (    )

   A.中体西用       B.全盘西化      C.和魂洋才        D.和魂汉才

试题详情

14.《每周评论》载:“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的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                     (    )

A.发起新文化运动                     B.爆发五四运动

C.成立中国共产党                     D.开展国民革命

试题详情

1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说明        (    )

    A.侵略者常以武力迫使对方接受不平等条款

    B.侵略者常以合理借口隐藏极其险恶的用意

   C.大英商船的合理要求得到皇帝的诚意恩准

    D.大清皇帝立法赐予英国君主主掌国家权益

试题详情

16.中国历史上多有变法运动,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这里“法”的内涵是(    )

    A.法律           B.方法          C.制度            D.法家

试题详情

17.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同时也成立临时参议院。这说明中华民国:

    A.实行民主共和体制                B.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执行反帝外交路线                D.立志改变落后面貌

试题详情

18.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民贴出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归农会”。该春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时的中国革命属于         (    )

    A.无产阶级革命                    B.民族革命

    C.科学技术革命                    D.民主革命

试题详情

19.“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介石)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一个                                        (    )

    A.自由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民族主义者                      D.社会主义者

试题详情

20.“当兹强寇蚕境,秦桧横行之际,(陈)毅等誓遵三民主义,实行总理遗嘱,与日寇及其走狗中国亲日派奋战到底。”该通电应发表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试题详情

21.右图是一张《东北日报》的局部(注:字母、标

注和框为引者加)。其中有许多信息证明这不是

一张站在政府立场上的报纸。图中字母所指框内

信息,最能验证“不是站在政府立场上的报纸”

的信息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22.“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

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

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

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试题详情

23.195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了简称为“一化

三改造”的总路线。其中的“一化”是指(    )

    A.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B.渐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C.稳步扎实实现人民生活福利化

试题详情

    D.积极稳妥开始国民经济市场化

试题详情

24.下列与左图漫画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相吻合的口号是     (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试题详情


25.新闻摄影照片可以见证重要的历史时刻。以下能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照片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6.右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

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

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

应是                               (    )

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

C.1927-1937年     

D.1977-1987年

试题详情

27.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基于    (    )

      A.推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

B.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C.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试题详情

28.下表为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表(资料来源于安格尔•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故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试题详情

29.19世纪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得益于                              (    )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②工业革命的扩展;

③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     ④先进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0.目前,美国政府以向金融机构注资获得其股份的方式来抵御金融危机,有人戏称“USA”应改称“USSA”。其中新增的“S”指                                               (    )

    A.State          B.Socialist     C.Soviet          D.Science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31.某同学为论证维新运动时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时,使用了一张从互联网下载的据说是当时某书店的“新书推荐”广告(如右图)。事实上,这份所谓的广告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属于典型的网络恶作剧。请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广告”是网络恶作剧的依据。(6分)

试题详情

 

 

 

 

 

 

 

 

 

 

 

 

 

 

 

 

20090521

(1)简要分析“实业救国论”产生并流行的历史原因。(4分)

 

(2)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论”?(4分)

 

 

 

 

试题详情


3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6分)

(1)对崇礼门中的“礼”应该作何种理解?(2分)

 

 

 

(2)综合上面4幅图片,从文明的传承与融合的角度得到什么启发?(4分)

 

 

 

 

 

试题详情

34.钱乘旦、杨豫合著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书将现代化概括为“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变革”,并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社会全面变革主要是指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文化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福利化等。

试简要叙述英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2分)

 

 

 

 

 

 

 

试题详情

35.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完成我们的工作》,美国《纽约时报》2008年11月5日

你是否同意将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作为“南北战争真正结束”的标志?简述你的理由。(8分)

 

 

 

 

 

试题详情

37.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布莱克所著的《日本与俄罗斯的现代化――一份进行比较的研究告》,这说明日、俄现代化具有一些可比性。

请从背景、进程、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三方面比较两国现代化的相似点。(8分)

 

 

 

 

试题详情

材料三:自1853年起,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据1934年的《上海通志馆期刊》记载,“上海最初的洋商……其最主要的输入品便是鸦片。外洋出入之货,本多定税则,载入条例,独鸦片税则不定,不必纳税,于是素来禁止的鸦片,此时反得源源而来,畅销无阻。”1847年,经由上海输入的鸦片达1.65万箱,超过1830年以前任何一年输入全中国的鸦片箱数。

――《上海租界旧事――鸦片和畸形的繁华》

材料四:上海公共租界是居民自治,掌握实权的纳税人会议和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不对英国政府负责,而是对纳税人负责。纳税人会议并不是橡皮图章,而是掌有实权。……所以孙中山称之为“自治的模范”。

上海租界的这种特殊性质,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走向有重要影响。法律方面,处理与华人有关案件的会审公廨,适用的并不是英国法律,而是亦中亦西。文化方面,上海并不像香港那样唯英是从,而是中西混合,中西并重。社会生活方面,中西风俗并存,既过春节,也过圣诞节。经济方面,……美国学者墨菲认为上海的演变发展对中国适应世界潮流、走向现代化起了关键性作用,是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交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

材料五:他(指史量才,引者注)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自恃《申报》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

                                  ――《报业巨子史量才》

材料六: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在上海公共租界内外,主要在租界内,创办了众多的报馆、书局及其他文化机构,……与此同时,传教士及一些外国人在上海租界及其周围地区创办了一批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内的教会学校,其中有著名的徐汇公学、圣约翰书院、中西书院等。

――何其颖著《近代中国公共租界比较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建立租界侵犯了中国的哪些国家主权?(9分)

 

 

 

 

 

   (2)从上述材料中概括“近代上海……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的理由。(6分)

 

 

 

 

 

   (3)谈谈你对租界的认识。(15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共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C

B

D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B

B

C

A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C

C

B

C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31.(1)字体应是繁体,即便部分出现简体字也只可能是极少数草书或行书。

   (2)《论法的精神》最初译名为《法意》。

   (3)日期的书写方式不可能采用公元格式,1898年时只可能用帝王纪年。

   (4)当时的新华书店不存在,且图片上的“新华书店”系由毛泽东题写。

   (5)1898年10月,正值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著作已不可能作为推荐书目出现于书店。

说明:五个依据中任选三个即可获得满分,此外,如果还有另人信服的理由(如印刷体、直排从右向左书写之类)亦可得分。

32.(1)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民族危机:包含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对中国主权破坏及经济侵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

说明:要求能回答出两方面即可得分。

   (2)“实业救国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但这种观点没有触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不可能实现,且因为其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而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负面影响。

说明:本题旨在要求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评价。每一方面计2分。

33.(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规范或等级。(2)中华文明向朝鲜半岛和日本辐射,如崇礼门的建筑式样与中国传统城门建筑基本一致;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化,从崇礼门中的对“礼“的推崇,日本的年度汉汉字评比以及“爱”的当选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日韩现代文化的影响。

34.参照点:清教徒革命前,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之下;起步:1640年英国爆发了清教徒革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同时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或回答英国有议会议事的传统)  挫折:165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也可以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看作民主化进程的挫折)  关键: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发展: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议会内阁制由此形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经过多次改革,1928年英国将选举权扩大至所有年满21岁的男女公民,并由全体选民选举下院议员。议会中实行两党轮流执政。

说明:评卷时不追求答案与参考完一致,如果学生能回答教材中未涉及的内容,只要符合历史事实,如有关选民性别和财产限制的变化,可以替代参考答案中的部分内容。

35.本题为开放式试题,同意或不同意均可。

同意。南北战争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而引起,虽然战争以解放黑人奴隶等措施致北方最终获胜,黑人奴隶的解放仍停留于人身的解放,黑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黑人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奥巴马当选,标志着黑人在取得与白人相同的政治地位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

反对。南北战争因黑人奴隶的存废而爆发,但黑奴制度的存废物并非引发南北战争的唯一原因,其原因还有国家的分裂与统一的矛盾、国内市场的统一与分裂的矛盾等。1865年随着南方的放弃,国家统一得以维护、统一的国内市场得以形成并发展,战争以北方的获胜而宣告结束。文章将奥巴马当选作为南北战争结束混淆了黑人奴隶的人身解放与政治解放的概念。

36.(1)普法战争、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客观:二战后,欧洲传统的优势地位被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取代;主观:经历了长期的争夺,双方都认识到和解有利于各自的发展。(3)政治:德国战后民主改革,根除了法西斯主义,惩治了战争罪犯,为德法和解铺平了道路;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以及法德经济联系的日益加强,是和解的经济根源;文化:法德两国文化、信仰接近。两国均信仰基督教、均受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熏陶;杰出人物的贡献:两国政治家为统一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说明:参考答案提供四个方面,但学生只需要回答出两方面即可。

37.背景:两国均受其他国家现代化影响而开始现代化,或可称为传导式现代化。进程:两国现代化均起步于改革;俄国起步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起步于明治维新。道路:两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均历经曲折,俄国历经曲折,探索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不同道路,而日本现代化遭遇挫折,探索过法西斯统治和民主化道路

说明:由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两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参考答案以外还能找到多个比较角度,如学生分析两国现代化均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或开始于工业革命阶段、或在民主化方面均不够顺利等均可视为正确。

38.(1)领土主权:中国国家政府的主权不能覆盖租界;贸易主权:英国利用租界走私鸦片;司法主权:法律方面,处理与华人有关案件的会审公廨,适用的并不是英国法律,而是亦中亦西;关税主权:外洋出入之货,本多定税则,载入条例,独鸦片税则不定。

说明:四个方面任意回答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2)政治:租界居民自治,工部局采用欧美国政治体制,亦中亦西;经济:租界成为重要的贸易口岸;文化:租界成为东西方的交汇点;社会生活:东西风俗并存。

说明:四个方面任意回答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租界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产物。

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租界既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产物,又开启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等。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能涉及材料所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并且每一方面都能以辩证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能超越第四层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包括从西方的角度看待租界、包括对材料的真实程度提出质疑、对当今研究文章与原始纪录之间差异进行区分、对材料作者所处立场进行剖析等。并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行文严谨。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