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探索生物的奥秘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为什么要学习生物

3、怎样学习生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为什么要学习生物

3、怎样学习生物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引言

(欢迎新同学到莞中,自我介绍)

二.           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的生物界

说起生物,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有生物,哪什么叫生物呢???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就叫生物。

下面给大家欣赏一些图片(电脑软件)。

大家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呢?(非常漂亮)

对了,让大家看这些图片的目的只是告诉大家,我们的生物界是多姿多彩。

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生物有五百多万种, 现存二百多万种,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和千变万化的鱼虫鸟兽,使得我们的地球绚丽多姿,盎然生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比如:

1.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呢?(播放视频)

与植物的根相反,为什么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的呢?

2.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呢?(播放视频)

3.平常只是看到动物吃植物,哪有没有植物吃动物呢?(播放视频)

4.动物捕食的花招(拟态),你能在视频的第一幅画面上发现某种动物吗?(播放视频)

5.为什么不同的鸟能织出形状各异的巢呢?(播放视频)为什么蜜蜂能不借用任何工具就能筑成标准的正六边形?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什么花草树木的叶子大都是绿色的?

为什么蜘蛛能结网?

为什么人会思考?

为什么人会做梦?

为什么子女总是与其父母相似?

自然界中的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看起来十分平常,但仔细想起来却又感到神奇奥秘,饶有趣味。以上所说都是我们平常看得到的现象,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你会发现更多神奇奥秘的地方:

示图片1:杆菌

示图片2:人的表皮(电子显微镜)

示图片3:白细胞正穿过血管壁

示图片4:黑松花粉粒

好,所有给大家看的这些视频和图片,都是告诉大家,生物界也是充满奥秘的,要想探索生物的种种奥秘,就得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去寻求揭示奥秘的知识。那我们的生物课就是带领大家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并为大家指路,让大家能更好地在生物知识宝库中遨游。

初中生物我们要学三本生物书(示书本),初一上学期主要学习植物,下学期主要学习动物,初二一学年,我们主要学习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人体生理卫生。

三.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知识?

除了刚才我们讲的学习生物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外,还有:

1.个人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国家建设离不开生物知识。物质生产的许多行业都要用到生物知识,农林牧渔,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不用说,就是采矿和冶炼行业都要用到生物知识。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更要用到生物知识。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后有时间,我会更详细地为大家解释。

3.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难题(人口,环境,资源,粮食)都与生物知识有关。

四.怎样学习生物知识?

1.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记。

2.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

3.多阅读一些有关生物的科学普及读物,多收看听有关生物的电视和广播节目。

七、板书设计:(电脑软件)

 

 

 

 

 

 

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

 

教学目的:

1.认识显微镜并了解各部分名称,强调(1)目镜(2)物镜(3)粗.细准焦螺旋(4)遮光镜(5)载物台

2.学会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

3.明白显微镜下看到的物体是倒像。

4.会计算放大倍数。

教学重点:

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

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

教学难点:

1.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步骤:

一.开场白(第一次做实验,强调实验室纪律):

1.实验前要预习。

2.提前2-3分钟到实验室。

3.在实验室不准大声喧哗,不准随便走动。

4.爱护实验室的财物。

5.听从指挥,按实验要求操作。

6.实验完毕,把实验用具摆放整齐,清理垃圾。

二.认识显微镜

1.如何拿显微镜

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认识目镜

A.放大倍数          B.不能用手摸目镜

3.认识物镜

A.放大倍数      B.不能用手摸物镜      C.如何区分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D.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认识载物台

A.认识通光孔      B.如何放载玻片    C.如何移动载玻片

5.认识粗.细准焦螺旋

如何调节载物台的高度,如何调焦

6.认识遮光器

      遮光器如何改变光线的强弱

7.认识光源

 

简单复习提问

 

四.使用显微镜

1.如何放置

2.开电源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对准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到接近物镜为止。(防止物镜碰到玻片)

6.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

7.换“F”玻片,明白“倒像”。

8.多练习几次

五.显微镜复原

1.取下载玻片

2.旋转转换器,使物镜不对准通光孔

3.关电源

六、小结、练习(动动脑)

七、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二节     细胞(一)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3.初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制作临时时装片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步骤:

细胞这个名词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那细胞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这次的实验目的有三个: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3.初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按书本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滴清水不要太多

2.内侧撕洋葱表皮一层,不要太大,要在清水中展平。

3.注意如何盖盖玻片,为了避免什么产生

4.加碘液是起什么作用?

5.盖玻片要小心别打碎了

二.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1.保护好显微镜的镜头

2.旋转粗准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

3.载物台要保持清洁

4.使用低倍镜观察

5.物镜不要碰到盖玻片以到打碎盖玻片

6.如何移动玻片选择较好的视野

7.如果视野过亮怎么办?

8.如何区分什么是盖玻片上的脏东西,什么是气泡?

三.初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能在显微镜下区分找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四.收拾整理实验用具

五、小结、练习(动动脑)

六、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二节     细胞(二)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学会生物绘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生物绘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步骤:

上节课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一种植物的细胞,今天我们仍然有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过是番茄果肉细胞。今天实验有三个目的:

1.学会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学会生物绘画的基本方法

 

一、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碘液来染色,碘液不要滴太多

2、番茄果肉不要挑太多,用镊子敲碎展平。

3、注意盖片操作,不要产生太多气泡。

4、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

5、旋转粗准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

6、载物台要保持清洁,物镜不要碰到盖玻片以到打碎盖玻片

7、结合书本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完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  细胞膜―― 紧贴细胞壁(显微镜下不容易分辨),生理作用比细胞壁重要得多,因为,它除了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 透明粘稠物质,缓缓地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里面有液泡,内含细胞液。

4、  细胞核―― 更加粘稠的物质,里面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三、生物绘画的基本要求

1、生物绘图全部用铅笔完成。所绘的图要真实。

2、只能有点和线出现,点不能带尾巴,线条要均匀,颜色深的地方(如细胞核)用较密的点来表示,颜色浅的地方(如细胞质)用较稀的点来表示。细胞壁用线条描绘。

3、所绘的图注意比例大小适宜。

4、图形绘完之后要标图。标线用直尺画,要求平行,不能交叉,标注文字的一端要对齐,不用箭头。

5、图正下方要有标题,并注明放大倍数。

 

四、作业:绘一个番茄果肉细胞图

五、练习(动动脑)

六、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三节    细胞、组织、和器官

 

教学目的:

1、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概念、基本过程。

2、认识到细胞是活的,细胞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理解组织的概念和实例

4、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过程和结果。

5、理解器官的概念,并了解器官的种类。

6、了解一棵绿色开花植物完整植物体的构成。

教学重点:

1、组织的概念、器官的概念和一棵绿色开花植物完整流器植物体的构成。

教学难点

1、细胞的分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自学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

教学步骤: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植物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所组成,而我们也知道植物体最初是由一个细胞演变而来的,那为什么一个细胞能变成这许许多多的细胞呢?这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有关。

一、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师:细胞分裂的过程很简单,就是细胞一分为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注意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是什么结构先一分为二的?(示动画)

学生: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师:对了,不过更准确一点说呢,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一次自我复制,得到两分一模一样的遗传物质,分开,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再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不断增多。

师:宏观上,植物体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那微观上,植物细胞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这个生长过程是如何的呢?我们同样也来看一个动画,注意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什么结构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示动画)

生:液泡变化明显。

师:对了,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质的里面先出现许多小液泡,后来小液泡逐渐长大,最终合并成为一个大液泡。这个大液泡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

细胞的生长使得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也正是因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两方面共同作用使植物体能从一个细胞到小幼苗到一棵大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两方面作用谁更主要呢?

答:细胞数目增多。

 

二、组织

既然植物体是由许多的细胞所组成,那细胞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呢?

我们看到这块显微镱下的装片(示洋葱表皮的永久装片)来分析一下: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形态相似,长方体形,排列得很紧密。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构相同

这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有什么功能呢?――保护作用。

从这里分析,这些细胞群的形态基本相似,结构功能相同,具有相同的功能,这些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组织。(组织的概念)像洋葱表皮细胞形成的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又叫保护组织。

同样我们分析一下我们见过的番茄果肉细胞,它们形成的群体是否也属于组织呢?属于什么组织呢?――营养组织。

植物组织还有其它许多种,我们以后会逐步学习。

 

三、组织的形成

组织的形成知识我们通过自学来完成,大家要学会自我获取信息的方法。请阅读课本P20,图I-8,然后回答问题:

师:请用一句话总结组织的形成是什么的结果?

生:细胞分化

师:对了,细胞分化简单地说就是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特化。特化或分化的了细胞是否还具有分裂能力?

生:失去了分裂能力。

 

四、器官

师:好,下面我们看到我手上的这是什么?

生:番茄

师:更准确地说是番茄的一个果实,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番茄果实中有几种组织呢?

生: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师:对了,我们发现了两种组织,大家在吃番茄时是否注意了果肉中还有一些“筋络”,它也属于另一种组织(输导组织)。这说明番茄果实中是有至少三种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的。接下来,我们再看番茄果实有什么功能呢?

生:与番茄的繁殖有关。

师:好,我们把像番茄果实一样,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那除了果实外,植物还有哪些器官呢?各有什么功能呢?

生: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种――生殖器官。

 

五、植物体

许多细胞构成了组织,多种组织构成了器官,六种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学生――班级――年级――学校

 

六、小结,练习(动动脑)

七、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二章    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种子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的基础知识。

2、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及它们的不同之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玉米种子的子叶不易观察到,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结合得紧,较难分开,不易观察。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步骤:

第一节课我们曾提出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样的问题,从今天起,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说种子之所以能长成一棵大树与种子的结构有关,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种子的结构。

这次实验的目的有三个: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一、菜豆种子的观察:

1、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以及种脐、种孔。

2、剥离种皮,用手摸种皮,有什么感觉? 种皮有什么作用?

3、对照书本,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记住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各有什么作用?

        B、胚根、胚轴、胚芽中哪部分与子叶相连?

 

小结:

种皮――坚韧,保护作用。

子叶――两片,贮藏营养物质。

胚芽――将来发育成为茎和叶。

胚根――将来发育成为根。

胚轴――发育成为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整体叫做胚。胚是植物的幼体。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二、玉米种子的观察

1、切开玉米种子,并滴一滴碘液。

说明:如何切开玉米的种子?滴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2、对照书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

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

胚乳――贮藏营养物质

胚芽――将来发育成为茎和叶。

胚根――将来发育成为根。

胚轴――发育成为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子叶――一片,不肥厚。

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整体叫做胚。胚是植物的幼体。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三、收拾实验用品,清理垃圾。

 

四、总结: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有两片子叶。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有一片子叶。

 

五、小结,练习(动动脑)

六、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二节   探究种子的成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实验,自已总结种子中含有哪些成分。

教学重点:

1、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五种成分

2、培养动手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1、确保实验按照要求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查进行深入的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法、发现法

教学步骤:

一、强调实验目的。

二、

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三、学生自已动手实验,填表(附件:探究种子的成分.DOC)。

四、练习:    动动脑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休眠与寿命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步骤:

播种到地上的种子,为什么有的能够萌发,有的不能萌发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能不能萌发,所先种子自身应该是结构完整的,且胚是活的。煮熟的种子不可能发芽的。这是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是内因。

除了内因外,还要有外因,外界条件是什么呢?书中有一个演示实验,我们关键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个实验:

1、这六粒种子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外界条件下,填表(见下页):

2、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3、想一想,书中为什么设计这样的实验呢?

答:这是科学方法问题,科学实验常用这种对照的方法。

 

 

空气

水分

适宜温度

甲1

/

甲2

甲3

/

乙1

/

/

乙2

/

乙3

/

/

4、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使甲2发芽?

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好,实验只说明了需要什么条件,但没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的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为什么要这样的外界条件呢?

大家自学一下课文,请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总结。

用人的生理活动也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为例来说明。

 

二、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植物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外界条件也是适宜的,为什么也还不一定能发芽呢?与种子的休眠有关。

休眠的概念。与动物的冬眠相联系。

休眠有什么作用呢?从动物冬眠想开。――适应环境。举例,如沙漠中的种子外面有抑制物质(休眠的一种原因),为度过干旱。

2、种子的寿命长短不一,有的长达千年,有的只有十几小时。

低温和干燥下种子寿命可以延长。

3、发芽率――自学。

 

三、小结

四、练习(动动脑)

五、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三章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第一节   根的形态

教学目的:

1、了解根的组成的基本知识

2、了解根系以及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建立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根的组成,根系以及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根系分布特点,农业生产上如何满足根系的发展需要。

教具准备:      投影板书、植物根实物、电脑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步骤: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第三章,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大家知道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由植物的哪一器官来完成?

好,那我们先来研究根的形态。

一、主根、侧根、不定根

(示两种植物菜豆和水稻的根,用投影仪投出)大家观察这两种植物的根,注意它们的根的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答:菜豆的根有明显的主根,而水稻的根则没有明显的主根。

师:好,菜豆的根中,有一条明显的较粗大的根,称为主根,主根又是由种子胚中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呢?

答:胚根。

师: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则是侧根。

水稻的根,主根不明显,主要是由许多从茎上长出的根,这种根称为不定根。(不定根的概念)

不定根主要是从茎或者叶上长出的根。那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从茎上长根的?哪些叶上会长出根来的?

答:茎上长根的有:玉米、榕树(小鸟的天堂,广东,新会)、扦插的枝条、常春藤、等。

    叶上长出根的有:秋海棠、落地生根(肉质叶一般可以生根)

好,从此看出,根有三种,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二、根系

师:什么叫根系呢?

生:植物根的总和叫根系。

师:根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下面请大家自己阅读书本,回答根系有哪两面三刀种并用一句话总结两种根系如何区分?

生阅读书本并思考问题。

生: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区分两者主要看有没有明显的主根。

师:好,回答很好。有明显主根的是什么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的是什么根系?须根系又主要由哪种根组成?

生;直根系;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师:我们不要注意,书中结还给我们总结一个归律,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什么根系?而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什么根系?

生:直根系;须根系。

师:说出一些植物名称让学生判断属于什么根系?

出示一些植物的根系,要学生判断属于什么根系?

 

   三、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特点

请同学自学教材,总结出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提示有三个向***生长),培养大家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生: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向肥生长。

师:解释为什么向地生长――与平衡石(一种淀粉粒)有关。

    根系的入土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根系的扩展范围一般大于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

    疏松土壤的作用:有利于根的呼吸,有利于根向前延伸。

   四、总结

   五、练习(动动脑)

   六、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有时间多补充根的变态――贮藏根(块根、肉质直根)、气生根(支柱根、寄生根、攀援根。有电脑图片)

 

 

第二节   根的结构

教学目的:

1、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练习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了解移栽植物时保护根毛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根尖各部分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1、分清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并识别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根尖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步骤: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根的外部形态,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根的内部结构特点。通过大家自己动物做实验来认识。

这节实验课有三个目的:

1、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练习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了解移栽植物时保护根毛的道理。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通过电脑软件来简单了解一下根尖的有关知识,

知道根尖指的是哪一段,根尖分为哪几个部分。(示电脑软件)

一、用放大镜观察根毛

二、用肉眼观察根尖,并区分四个部分。

    对光看:1、根的最前端,有一点淡黄色的是根冠。

            2、根冠略上,呈颜色较暗的一小段是分生区

            3、有根毛的部分是成熟区

            4、成熟区和分生区之间的是伸长区。

三、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

参照课文有关的叙述,在显微镜下区分根尖的四个部分,并记住他们的主要功能。

指导观察

四、总结

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出教师显微镜下的根尖标本的根冠、分生区、成熟区和伸长区。

根冠――在根尖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套在分生区外,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排列整齐,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故染色深。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迅速伸长,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倒致根向前延伸。

成熟区――开始分化,有根毛(增大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是要保护好根的根尖?

五、练习(动动脑)

六、板书(电脑软件)

 

 

 

第三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目的:

1、理解根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2、了解如何对植物进行合理灌溉。

教学重点: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

2.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步骤: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介绍两杯液体(清水和盐水),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罗卜条,过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边,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根尖的结构。

一、练习复习。

1、根为能向前延伸,长度不断增加是因为什么的缘故?

2、根在向前延伸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受土粒的损伤是因为什么?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在哪里?

4、根毛对根吸水和无机盐有什么作用?

  

二、导管

上节课我们还提到在根的成熟区用上部,根内的一些细胞会特化成另一种细胞,这就是---导管,导管的有关知识没有讲,我们补上。

1、导管细胞有什么结构特点呢?

(示图)细胞质、细胞核消失(死细胞);细胞上下连结,中间的横壁失去,形成中空的长管,导管细胞一般比较长,可达2-3米。

 (示横切面装片显微图)导管细胞的细胞壁(纵壁)增厚,使导管纵壁上有环纹。

2、导管细胞有什么功能呢?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二、观察实验结果

示实验结果:清水中的罗卜条变得更加硬挺了,而盐水中罗卜条则变得软缩了。

分析:变得更加硬挺是细胞失水还是吸水?

          变得软缩了是细胞失水还是吸水呢?

为什么细胞会失水和吸水呢?这就溶液的浓度有关。

先我们来认识浓度的概念:(以例子说明,一杯水中溶解50克盐,另一杯一样多的水中则溶解20克盐,谁的浓度大呢?)

          盐水与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比较,是盐水浓度大还是细胞液的浓度大呢?盐水浓度大则细胞失水,说明水是从浓度水的流向浓度大的液体。

(板书示意,电脑完成。)

          清水与细胞细胞液浓度对比,谁的浓度大呢?水移动的方向与前面我们总结的结论是否一致呢?

溶液浓度小         水          溶液浓度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两者接触后,有浓度达到平衡的缘故。

 

三、根毛吸水的道理:

1、根毛有什么结构特点适应于吸水?

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少,液泡大。这样的结构适应于吸收水分。

2、根毛吸水的条件是什么?请同学阅读课本后,用一句话来回答。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3、根毛吸水的途径是什么?

(提醒学生结合图形来记忆)

根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液泡、表皮以内各层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导管。

4、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细胞会失水?

四、合理灌溉

原则:1、不同植物在一生中的消耗水量不同。

      水稻  >  小麦   >   玉米

      2、同一植物在一生的不同时期耗水量也不同。

     水稻抽穗灌浆时耗水量大大增加。

五、小结。

六、练习(动动脑)

七、板书(电脑投影片)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