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政协高补专用)

Ⅰ、地球 

复习总要求:               

1.     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     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     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

5.     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1)       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

1、地轴    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    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    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

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

          (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    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    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

8、经线的特点    ⑴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⑵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9、纬线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叫纬线圈。

10、纬度    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

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4万公里。南、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圈长度等于0。

此外,人们根据纬度的不同,称0°~30°SN为低纬地区;30°~60°SN为中纬地区;60°~90°SN为高纬地区。

1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就构成经纬网。

经纬网的用途:⑴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即具体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位于40°N、116°E的交点附近。⑵确定两个地点的相对方向。如根据经纬网就可以看出拉萨城在南京城西边稍偏南一些。

事实上,以上这些规定,大多是人为的制定,地球表面上根本就没有这些线和网。

例题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例题2、某人从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考查了学生的方向和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情况)

提示:A地的位置有五种可能,(1)赤道 (2)北半球 (3)南半球 (4)北极点 (5)南极点

各种位置情况下,经纬线的特点都不同,通过画图很容易能得出结论。

三、地球上的时区和日界线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图略)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但边远地区需调整作息时间)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东十二时区比西十二时区早24小时,即早一天。但钟点相同。

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但实际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例1、2000年文科综合测试第1―第7题。(图略)

例2、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例3、当全球日期属于同一日期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 B、8时 C、12时 D、20时

例4、某地北为中纬度,南为低纬度,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3026′N,1200E   B、300N,1150E   C、23026′S,1160E   D、300N,1400E

例5、从甲地(700N,800E)到乙地(700N,150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注:球面上两点间的最近距离是:以球心为球心,以大圆半径为半径,经过两点的一段劣弧。)

四、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       方向:三种方向

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

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

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 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恒星日永远是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 10/4分钟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A.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B.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C.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开普勒定律:等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0

      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启发思考:地球直立公转、倾斜公转、横卧公转时黄道平面、赤道平面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训练1、快速、正确地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2、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想象思考: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太阳直射范围、极圈范围、五带范围等。

     5、在各种变式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

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结论:H=900-φ±δ(φ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年取-)

例题1、计算南通31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10月1日时,澳大利亚悉尼320S的正午太阳高度。

    3、设M(纬度00,300E),N(23026?S,300E)两地正午太阳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夏至日时,同时达最小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当太阳在11034?S时)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除太阳在11034?S~23026?S移动时)

      D、任何时候都Hm≥Hn (当太阳在23026?S时,Hn=900> Hm)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分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 公转地理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习题2、读“2000年1月1日新西兰地区太阳光线照射图”,分析回答:       

(1)图中最先进入21世纪的国家是      ,判断理由是                       

(2)图中最早迎来新世纪曙光的国家是       ,判读理由是                    

(3)当瓦努阿岛为2000年1月1日6点15分时(区时),萨摩亚群岛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分。

习题3、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为             。 (2)A点位于C点的       方向。

(3)这一天B点夜长      小时,D点昼长       小时。

(4)此时H点为       点钟A点为       点钟。

(5)曲线F-G-D表示的是       线(晨线、昏线)。

(6)此时全球已有多少范围进入新的一天(一小半,一大半,一半,全部)?       

 

习题4、(1)在同一经线上,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一纬线上,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晨线与西经20度重合,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地图和等值线图

复习总要求:

1、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

2、学会判读各种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A.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000,比例尺变大。

B.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C.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例题2、按照1:50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

       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10.4厘米 11厘米)

例题3、在1: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长江)

例题4、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

等值线的概念: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图略)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

例题2、98年高考题: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注: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A.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A.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B.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C.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3、地形剖面图: (用途: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3册)

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2. 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3. 美国地形剖面图

4.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5. 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6.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二)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例1:参考初中第三册地图册P.7,或课本P.44-45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

             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3)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 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见下表: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大陆夏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海洋冬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地势较低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例2、读非洲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见初中第2册),分析回答:

(1)等温线为什么在大陆内部向南向北弯曲?

(2)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哪里气温高?为什么?

(3)从等温线值来分析,说明非洲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4)为什么非洲可以用年均等温线,而其他各大洲却要用1月或7月等温线图来说明气温分布特点?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

          (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2)判断风向

      (3)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六)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第二部分 区域地理

复习要点:

总论

1、七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大、地势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

2、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3、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分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产;亚洲耕地最多。

5、中亚的位置;主要物产。

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只有资源)

非洲

1、东非裂谷带;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2、埃及苏伊士运河;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地势最低。

2、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经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主要工业区。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欧洲联盟。

5、英国、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经济特色;英国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6、德国的位置;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了解俄罗斯的邻国;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8、了解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各地形区的矿产。

2、五大湖;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

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析美国电子工业中心“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5、美国农业带分布;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产。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围(注意所属的南北半球,180度经线的位置)。

2、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

3、澳大利亚著名物产;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极洲

1、南极洲轮廓特点;外围大洋位置的判断。

2、我国中山站、长城站的位置。

3、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我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一、   总论

1、  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A、南美洲、北美洲自然分界线;北美洲、拉丁美洲政治分界线。

B、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C、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D、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大、地势最高的洲;欧洲是地势最低的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A、分别被哪些大洲包围

   B、岛屿:太平洋------夏威夷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

    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     

    大西洋------格陵兰岛、冰岛

    印度洋------科伦坡岛、马达加斯加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A、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26万吨;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为5―10万吨。

B、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非洲南端好望角、曼得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150多个,绝大部分是亚非拉国家。

 

二、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大陆性季风、海洋性季风)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分析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2、日本:

(1)自然环境特点:

    先熟悉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水力丰富。

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

D、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

      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

      石 油------中东、东南亚

      煤 炭------中国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A、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市场狭小。

C、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家市场。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D、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3、东南亚:

(1)熟悉东南亚各国的位置

(2)熟悉东南亚的物产: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锡(马兰西亚)、石油。------“单一经济”

  A、分析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湿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B、分析东南亚单一经济的不利影响是什么?(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因而在国家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新加坡似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针对资源匮乏,面积小、市场狭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国人口多,技术先进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型贸易)。

C、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世界花园”城市)

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

A、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

B、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4、印度的位置

(1)熟悉南亚的位置: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恒河三角洲、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新德里

    主要物产:煤、铁、锰、棉花、小麦、水稻、黄麻

(2)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分三季:

  4―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气温很高,降水稀少。)

  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常出现洪涝灾害。)

10―次年3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温暖干燥。)

 由于热季和凉季同属干季,因此,一年也可分为干季(10―5月)和雨季(6―9月)两季。

(3)印度耕地面积1.73亿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寒较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5、中亚

(1)中亚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是亚欧大陆东西交通的必经之地。

      中亚深居大陆中心地区,远离海洋。

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从中亚南部穿过。“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和渭水流域,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阿姆河和锡尔河中上游,直到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在现代,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已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从而形成从我国江苏连运港向西横穿中亚,直到西欧的铁路线------亚欧第二大陆桥。

(2)中亚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棉花)

中亚主要的出口物资:小麦、棉花、畜产品(细毛羊、羔羊皮)

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 (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只有资源)

(1)熟悉西亚地图,掌握主要产油国、海湾、霍尔木兹海峡等。

(2)西亚成为战略要地的原因:

 A、处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B、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产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1/3,出口量占世界60%。西亚石油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和西欧。

(3)西亚发展农业离不开灌溉。(灌溉农业)

 

三、非洲

1.     熟悉一组地名:四大河流、沙漠、几内亚湾、埃及、南非、尼日利亚、开普顿等。

2.     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成因:属于地堑构造,由板块张裂作用造成。(或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大断裂)

3.     非洲的气候特色:

A、“热带大陆”------3/4以上面积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0C以上。

B、“干燥大陆”------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

C、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并大致对称于赤道

*分析气候类型南北对称的原因

先看图,熟悉南北对称的气候类型------自然带。

(1)赤道横贯中部

(2)地形起伏不大,海岸线较平直。

但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出现了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一。)

4.     非洲尤其是东非、中非、西非粮食匮乏的原因

 (1)人口增长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8‰。(欧洲5‰,中国11.2‰)

1978―1988年十年中,非洲人口增长了34%,粮食只增长了24%。人口增长超过了粮食增长。

 (2)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

     因为:长期的殖民统治

           长期地发展单一经济。

           原始落后的耕作方式,使自然环境恶化

 (3)国家政局不安定,影响生产发展。

5、“富饶的大陆”----黄金和金刚石产量长期以来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南部非洲区是世界罕见得矿产富集区,主要有金、铀、金刚石河多种稀有金属。

6、埃及:(属于北非,属于白非洲)

  (1)熟悉地名:开罗、尼罗河(世界最长6600KM)、阿斯旺大坝、苏伊士运河

  (2)盛产长绒棉。

条件适宜:A、肥沃的沙性土壤

          B、便利的灌溉条件

          C、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

       *埃及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港是著名的棉花市场。

    (3)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附近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7.     南非:

   (1)开普顿港口:属于地中海气候。

   (2)黄金之国,其他主要矿产有铀矿、煤炭等。

 

四、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 多半岛、岛屿、海湾。(地名:四大半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

   冰岛、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巴伦支海、挪威海、英吉利海峡。) 

使欧洲大陆深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亚洲地区相比,冬季比较温和,夏季较为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

2、面积第六(1000万平方公里);地势最低(平原地形为主)。

3、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原因?(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A.     欧洲大部分地处盛行的西风带 (复习有关气压带、风带的知识)

B.     西部沿岸海域有势力强盛的北大西洋暖流,直达北冰洋巴伦支海西部。西风吹过暖流上空,将温暖湿润的空气带入欧洲大陆内部,使之温和多雨。

C.     欧洲海岸曲折,山脉多呈东西向延伸,有利于西风和海洋影响的深入。

(2)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有雨,秋冬较多,雨日多,日照少。 

由于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3)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分布在南欧地中海一带)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复习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质坚硬。 盛产油橄榄、柠檬、无花果、柑橘等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

看图时,注意河流与流经的国家,河流与流经的城市,河流与流经的工业区之间的关系。(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

5、简介欧洲联盟

原称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是欧洲国际性经济组织,成立于1957年,成员国有爱尔兰、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和英国等12国。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该条约1993年11月生效,原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成为国际上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

6、德国

1.     熟悉德国的位置;德国1990年10月统一,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柏林。

2.     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贸易额与美国不相上下。

鲁尔区是欧洲和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有利条件:

A、煤炭资源丰富(褐煤产量世界第一)

B、地处东欧和西欧、南欧和北欧铁路交通枢纽,莱茵河流贯全区,水源充

   足,航运便利。

C、雄厚的科技力量。

工业部门中以煤炭、钢铁、化工有名。

德国的新兴工业正在向南部发展。如慕尼黑------宇航、飞机和电子工业。

7、英国与法国:

1.     英国与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英吉利海峡

2.    比较英国、法国的主要自然特征

 

英国

法国

首都(流经的河流)

伦敦(泰晤士河)

巴黎(塞纳河)

最大海港

伦敦

马赛(地中海岸)

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英格兰中部区、苏格兰地区(电子)、伦敦(新老工业中心)、伯明翰(钢铁)、曼彻斯特(纺织)、阿伯丁(石油)

巴黎盆地(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敦刻尔克、福斯(钢铁)

在欧洲的经济地位

是欧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海运发达。

工业占绝对优势;

农业产值和谷物产量仅次于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出口小麦)

主要特产

 

葡萄酒(香槟、白兰地

8、俄罗斯

(1)了解其邻国;掌握莫斯科、摩尔曼斯克(冬季不冻港,受暖流影响)的位置。

邻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

(2)重要的地理特色:

        A、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B、拥有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

C、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北,终年不冻。

D、西伯利亚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E、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核工业、宇航工业占绝对优势)。轻工业不发达。农业不稳定,谷物需大量进口。

F、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 

G、目前工业、人口正向乌拉山脉以东迁移。

 

例题:1999年上海地理高考题:将俄罗斯西北工业区和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部门以及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填入表中。

工业区(工业基地)

俄罗斯西北工业区

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濒临的海域

波罗的海

南海

主要工业中心

莫斯科、圣彼得堡

广州、珠海、深圳

主要工业部门

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

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两地工业发展特点及条件的共同点 ( AC )

A、属于加工型工业区 B、靠近国内有色金属重要矿产区

C、主要工业中心是全国重要海港与外贸中心 D、附近的燃料与原材料价格低

E、着重发展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业部门

(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业)

9、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参见附录资料:

材料一: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首府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和黑山族人不足10%。科索沃多山,矿产资源丰富。

  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那里有众多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近500余年,其间大批塞族人被迫外迁,阿族人乘机迁入。1912年科索沃地区并人塞尔维亚版图,后来成为第-南斯拉夫公国的-部分。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60年代成为南享有较多自治权利的两个自治省之-,其自治地位被写进了1974年的宪法。但是,科索沃省阿族人闹独立、试图建立“大阿尔巴尼亚”的暴力活动始终未停止过。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科索沃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1989年,塞尔维亚当局通过修改宪法,取消了科索沃自治省地位,使科索沃的阿族人大为不满,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1992年,在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阿族人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但除阿尔巴尼亚外,“新国家”至今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一些阿族分裂分子还组建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达到独立的目的。

材料二:巴尔干半岛诸国地图。  

材料三:科索沃战争严重恶化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俄罗斯的关系。巴尔干是俄罗斯南进战略的主要基地,俄南两国是历史盟友。北约打击南意味着打断俄在巴尔干的战略支点。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俄已决定修改军事理论,并且准备重新审议裁军计划。其次,科索沃战争使欧洲警醒。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4月9日就发表文章说:“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科索沃战争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对美国在北约事务中“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霸权作风表示不满。虽然美国一直担心欧洲防务特性的发展可能动摇其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甚至还发出警告:欧洲防务特性真正形成之日,就是北约名存实亡之时。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欧盟还是加快了建设共同防务的步伐。第三,科索沃战争也从反面教育了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印尼、阿尔及利亚等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世界还是一个强权的世界,为了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民族必须团结,国家必须强大。

 

五、北美洲(自然地理意义)

1、熟悉四组地名:

(1)海洋、海湾、半岛、岛屿(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拉布拉多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佛罗里达半岛、纽芬兰岛。)

(2)主要地形区(落基山脉、海岸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3)河流、湖泊(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五大湖(美洲大陆地中海)冰蚀形成、尼亚加拉瀑布)

(4)著名城市(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温哥华)

2、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1)分析三大地形区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北美洲大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使太平洋和西风带的影响难以深入内陆。(使北美洲的降水来源主要来自大西洋。)

       使山系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南北延伸分布。

     B、中部广阔的大平原:(西部称大草原)

冬季,北方寒潮可不受阻碍地南下。夏季,南部暖湿气候可长驱北上。

 大面积地区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特征显著。

     C、东部低矮的山地高原:

       由于地势低矮 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直影响到东海岸。

       夏秋季节,飓风常常袭击东南部。

3、美国:

(1)美国是世界石油产量最大,进口最多的国家。

A.     工农业高度发达,生产消费量大。

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属“石油农业”,能源消费量大。

B.     人口多,高消费,高浪费。

(2)美国三大工业区:

*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A.     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B.     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C.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D.     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E.     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F.     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G.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数量技工和科技人员集聚的地方。

东北部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美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港口和金融中心。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机械制造有名。也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

底特律------四大汽车城之一。

匹兹堡------著名的“钢都”。

波士顿和费城------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力。(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分析美国西部、南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原因

西部、南部工业区是新兴工业区,工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工业区。

A.     东北部工业区已达饱和状态,且出现环境问题。

B.     西部、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如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西部加利福尼亚洲。

C.     西部、南部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属于“阳光地带”。

D.     建立了新兴的石油、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工业。是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间研究、发展中心。

旧金山------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

洛杉矶------西部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和海港。其西北郊有电影业中心好莱坞。

西雅图------飞机制造工业

*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国内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硅谷”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 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3)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A、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

  B、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 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以养牛、猪、鸡为主。)

  C、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进口热带农产品)

  D、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

*地域专门化------指农业生产中按地区进行的社会分工,即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该部门以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际农产品的交换中去。

*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是:a.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b.充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缺陷:加剧了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状况。

*主要的专业化农业区和农业带有:(参考地图)

棉花带:位于北纬350以南的美国东南部。得克萨斯州是美国棉田面积最大、棉花产量最

多的州。

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广大低平原地区。这里也是美国的大豆产区和重要的肉牛与猪的

饲养区。

乳畜带:位于五大湖以南的东北部地区。(此处热量不足,土壤不肥沃,不宜发展种植业。)

小麦区:位于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区)和北部地区(春小麦区)。

混合农业区

亚热带作物带:以种植柑橘、甘蔗和水稻为主。

畜牧灌溉农业区

4、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了解中美七国的国名;

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为古巴岛(甘蔗)

 

六、南美洲 

1.熟悉地名:

(1)海洋、海峡、岛屿:加勒比海、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

(2)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河流之王)、马拉开波湖(石油产区)

(3)主要地形区:呈“K”字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巴西高原(世界最大)、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

*巴西高原与拉普拉塔平原交界处,多急流瀑布,如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巴西和巴拉圭在伊瓜苏瀑布以北合作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4)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潘帕斯草原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