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物理期中考试卷

命题人:赖圣宝  审题人:刘颖        2008.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2.河水的流速与随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

试题详情

                     甲                       乙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100秒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米/秒

试题详情

3.2008年10月,“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入轨。14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s。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线速度逐渐减小

       B.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周期逐渐减小、线速度和角速度都逐渐增大

       C.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不为零且方向向右,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试题详情

       B.为零,不为零且方向向左

试题详情

       C.为零,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试题详情

       D.为零,为零

试题详情

5.如图所示,木块M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m置于M上,并与M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

A.重力对m做正功              B.M对m的支持力做负功

C.M对m的摩擦力做负功       D.m所受的合外力对m做负功

试题详情

6.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向上.在其左端另有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0向车的右端滑行,如图所示.由于A、B存在摩擦,则B速度达到最大时,应出现在(设B车足够长)(  ).

试题详情

A.A的速度最小时                         B.A、B的速度相等时

C.A在B上相对滑动停止时                  D.B车开始运动时

试题详情


7.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试题详情

       B.若<,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试题详情

       C.若<,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到达左端

试题详情

       D.若<,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 在此过程中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试题详情

8.如图所示,在天花板上的O点系一根细绳,细绳的下端系一小球。将小球拉至细绳处于水平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从位置A开始沿圆弧下落到悬点的正下方的B点的运动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细绳的拉力的大小不变

       B.由于细线的拉力方向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拉力

对小球的冲量为零

       C.重力对小球做功的瞬时功率逐渐增大

       D.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在逐渐变大

试题详情

9.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它在2s内先后两次经过距地面高度为14.7m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该球上抛的初速度为(    )

试题详情

       A.9.8m/s              B.4.9m/s               C.19.6m/s            D.29.6m/s

试题详情

文本框:  10.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 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的关系应满足(    )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右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I是大齿轮,II是小齿轮,III是后轮。

(1)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r/s,则大齿轮的角速度是

                 rad/s.

(2)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除需要测量大齿轮I的半径r1,小齿轮II的半径r2外,还需要测量的

物理量是                 .(2分)

试题详情

12.子弹以速度v0刚好能水平射穿前后两块竖直固定放置的同种材料的木板,子弹在木板中所受的阻力视为定值,若子弹射穿第一块木块时的速率为v,且v0v=4:3,则前后两木板厚度之比为          

试题详情

13.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质量为M,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和质量),绳的另一端悬吊的重物质量为m,人用力向后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传送带以速度v向后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可调),则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          

试题详情

14.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B为AC之间的一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物体的加速度a=          ;AB与BC段位移之比为         .

试题详情

15.1999年12月20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如果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神舟号”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则“神舟号”飞行时离地高度为        (用以上三个量表示)。在“神舟号”舱内,下列仪器不能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测力计               B.天平                   C.水银气压计        D.水银温度计

试题详情

文本框:  16.质量分别为M和m的木块,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中间

夹一根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先后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F右  

推、左推(如图)这个系统,测得二次弹簧的形变量稳定时分

别为p和q,二次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质量之

比M:m=          .

试题详情

三、计算题

17.(8分)如图(a)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

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

∠ACB=30°;图(b)中轻杆HG一端用较链固定

试题详情

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

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细绳AC段的张力TAC与细绳EG的张力TEG之比?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8.(8分)如图所示,在动力小车上固定一直角硬杆ABC,分别系在水  平直杆AB两端的轻弹簧和细线将小球P悬吊起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P的质量为m,当小车沿水平地面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而达到稳定状态时,轻弹簧保持竖直,而细线与杆的竖直部分的夹角为θ,试求弹簧的形变量的大小(重力加速度为g).

 

 

试题详情

19.(10分)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1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2的挡板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好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A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段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A在挡板B碰撞瞬间的速度v的大小;

试题详情

(2)弹簧最大压缩时为d,此时的弹性势能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试题详情

20.(10分)如图所示,A和B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上有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半圆轨道右侧顶点有一小物体C,C由顶点自由滑下,设A、B、C的质量均为m.求:

(1)A、B分离时B的速度多大?

(2)C由顶点滑下到沿轨道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C球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附加题 (10分)一段凹槽A倒扣在水平长木板C下,槽内有一小物块B,它到槽两内侧的距离均为L/2,如图所示,小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与木板间的摩擦不计,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三者质量相等,原来都静止.现使槽A以大小为v0的初速向右运动,已知v0=,当A和B发生弹性碰撞时,两者速度互换。求:

(1)从A、B发生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时间内,木板C运动的路程.

试题详情

(2)在A、B刚要发生第四次碰撞时,A、B、C三者速度的大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