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某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接着又变澄清.该气体是 ( ) A.一定是SO2 B.一定是CO2 C.一定不是SO2 D. 可能是SO2.也可能是CO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进行氨化,再通入二氧化碳,可制得小苏打.在析出小苏打晶体滤掉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可将氨气回收利用.小苏打在250℃下焙烧可得纯碱,分解所得二氧化碳也可以回收利用.以上所述称为索尔维制碱法.
(1)饱和食盐水先氨化,再通CO2的原因是
 
,写出利用该方法获得小苏打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析出小苏打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以回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利用析出小苏打的母液在一定条件下加入NaCl粉末,使母液中的NH4Cl结晶析出,可生产化肥NH4Cl.在析出NH4Cl的母液中再通入氨气氨化,又可通CO2制取小苏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简答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优点(答两点即可)
 
 

Ⅱ、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井水取来久置后,井水由澄清透明变成有少量棕红色絮状沉淀积于缸底,水面浮着一层“锈皮”,当地居民常采用加明矾的方法处理.
(1)井水久置后,水面浮着的一层“锈皮”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2)用化学方法鉴别该井水所含金属离子的方法及现象为
 

(3)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井水是否用明矾处理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

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

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

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

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