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同质量的锌分别和过量浓硝酸.浓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两者相同 B.反应消耗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 C.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D.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将相同质量的锌分别和过量浓硝酸、浓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两者相同  

B.反应消耗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 

C.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宿迁二模)实验化学实验室通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因此在制氢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同时,由于粗锌中还含有铁等杂质,使得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为了充分利用制氢废液,常用其制备皓矾(ZnSO4?7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氢气的废液为原料来制取皓矾并探究其性质.
(1)制备皓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
Fe(OH)3:2.7一3.7
Fe(OH)2:7.6一9.6
Zn(OH)2:5.7一8.0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的试剂①,供选择使用的有:氨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硫酸、浓硝酸等,应选用
20%的H2O2
20%的H2O2
,其理由是
将制氢废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将制氢废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Zn粉、ZnO、Zn(OH)2、ZnCO3、ZnSO4等,应选用
ZnO、Zn(OH)2、ZnCO3
ZnO、Zn(OH)2、ZnCO3
,其理由是
调节溶液PH到3.7,使铁离子沉淀,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调节溶液PH到3.7,使铁离子沉淀,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③从晶体1→晶体2,该过程的名称是
重结晶
重结晶

④在得到皓矾时,向晶体中加入少量酒精洗涤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为了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防止晶体溶解,影响产率
为了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防止晶体溶解,影响产率

(2)探究ZnSO4?7H2O的性质
⑤称取28.7g ZnSO4?7H2O研细后置于坩埚中小心加热,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对应数据见下表:
温度(℃) 60 240 930 1000
残留固体质量(g) 19.7 16.1 8.1 8.1
试写出ZnSO4?7H2O加热到1000℃时的反应方程式
ZnSO4?7H2O
 1000℃ 
.
 
ZnO+SO3+7H2O
ZnSO4?7H2O
 1000℃ 
.
 
ZnO+SO3+7H2O
. 
⑥取少量ZnSO4?7H2O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若改用氨水得到相同的现象.查资料知,氢氧化锌与氢氧化铝均有两性,且锌离子可与氨水形成络合离子[Zn(NH34]2+.则Zn(OH)2沉淀中加入NaOH溶液和加氨水均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Zn(OH)2+2OH-=ZnO22-+2H2O
Zn(OH)2+2OH-=ZnO22-+2H2O
(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下列空白.

(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这是因为铝表面氧化膜的________内层的铝并将其裹住,所以不易发生熔滴现象.试写出灼烧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产生许多无色气泡,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原因:________.

(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2 min~3 min后,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再取2条铝片,用砂纸擦去氧化膜,都浸入浓硝酸中,无显著变化,5 min后取出,用水洗净.其后将两铝片分别浸入CuCl2、CuSO4两种稀溶液中,现象同(2).铝片浸入浓硝酸中无显著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5)另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都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片刻后其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 min后取出,用水洗净.其后将两铝片分别浸入CuCl2、CuSO4两种稀溶液中,现象与(2)相似.试写出铝的氧化膜与碱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6)向步骤(2)、(4)和(5)中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产生气泡,且有红色固体析出.因此,据步骤(2)、(4)、(5)和(6)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 ℃,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 054 ℃。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其过程如下,并请完成填空:

(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清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这是因为铝表面氧化膜的__________内层的铝并将其裹住,所以不易发生熔滴现象。试写出灼烧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产生许多无色气泡,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2—3 min后,铝片表面有气泡,并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取2条铝片,用砂纸擦去氧化膜,都浸入浓硝酸中,无显著变化,5 min后取出,用水洗净。其后将两铝片分别浸入CuCl2、CuSO4两种稀溶液中,现象同(2)。铝片浸入浓硝酸中无显著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都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片刻后其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 min后取出,用水洗净。其后将两铝片分别浸入CuCl2、CuSO4两种稀溶液中,现象与(2)相似。试写出铝的氧化膜与碱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步骤(2)、(4)和(5)中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产生气泡,且有红色固体析出。

因此据步骤(2)、(4)、(5)和(6)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制硝酸的关键是氨的催化氧化,与硝酸工业相关的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处理与应用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I.图10、图11分别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及氨催化氧化的装置

(1)氮气和氢气通过图10装置,该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控制气体流速和   
(2)用图11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已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写出该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离子、    离子。
II.下列有关硝酸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亚铁离子
C.不用浓硝酸与铜屑反应来制取硝酸铜,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D.不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说明稀硝酸能将锌钝化
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①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②
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5.6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10g,则NOx中的x值为         
(2)尿素也可用于吸收处理NOx,其反应原理为:
NO+NO2+H2O=2HNO2     
2HNO2+CO(NH2)2=2N2↑+CO2↑+3H2O。
当混合气体中NO、NO2按上述反应中系数比时吸收效果最佳。若混合气体中V(NO)∶V(NO2)=3∶1时,可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同温同压下,V(空气)∶V(NO)=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