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较活泼金属作 极.发生 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 极.发生 反应. (2)具有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 
⑴写出甲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⑵写出甲池中电极反应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⑷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电解质)。
B.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C. 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5)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右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它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b电极为电池的     极,生成的水可以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当生成90克水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
Ⅰ.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设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化学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 A(g) + B(g) xC(g) + D(g),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
(1)x=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             (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
Ⅰ.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设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化学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 A(g) + B(g) xC(g) + D(g),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
(1)x=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             (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

Ⅰ.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设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化学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 A(g) + B(g) xC(g) + D(g),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

(1)x=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              (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