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是 .电解质是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一定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判断一种物质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先排除混合物和单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思考:①盐酸.NaCl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②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SO3.CO2.SO2.NH3溶与水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Br.HI).强碱2.Ca(OH)2).盐.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 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水.中强酸H3PO4.H2SO3 也是弱电解质.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写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时化合物写在等号左边.电离出的离子写在等号右边.阴阳离子正负电荷总数必须相等.要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如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电解质解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有两种途径:一是本身有离子,在熔融情况下离子获得“解放”,一是在水分子的帮助下,分子、离子均可“解离”,付出的“代价”是变成了水合离子。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某电解质在熔融状况下能导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属于非电解质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8,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已知:W、X各自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X的氧化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3)Y的某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Z-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        (写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其氢化物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甲;A与D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4︰1形成化合物乙,且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E与B同主族,C的阳离子与F的阴离子相差一个电子层,且可形成离子个数比为2︰1的离子化合物丙。

⑴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单质的电子式为                 ,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⑵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化合物乙为正四面体形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C、D、E、F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 > D > E > F

c.B、E形成的氢化物中,B的氢化物稳定性更强,是因为该分子中存在氢键

d.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丙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⑶ 将F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无色气体,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⑷ 写出一个由以上元素构成的10 e 微粒与18 e 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⑸ 在1 mol·L-1 甲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O3) > c(NH4) > c(H) > c(OH)      

b.c(NH4) > c(NO3) > c(H) > c(OH)

c.c(NO3) = c(NH4) > c(H) = c(OH)      

d.c(NH4) = c(NO3) > c(H) > c(OH)

⑹ 25 ℃时,丙的水溶液的pH大于7,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其氢化物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甲;A与D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4︰1形成化合物乙,且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E与B同主族,C的阳离子与F的阴离子相差一个电子层,且可形成离子个数比为2︰1的离子化合物丙。

⑴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单质的电子式为                ,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⑵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化合物乙为正四面体形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C、D、E、F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 > D > E > F

c.B、E形成的氢化物中,B的氢化物稳定性更强,是因为该分子中存在氢键

d.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丙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⑶ 将F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无色气体,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⑷ 写出一个由以上元素构成的10 e 微粒与18 e 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⑸ 在1mol·L-1 甲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O3) > c(NH4) > c(H) > c(OH)      

b.c(NH4) > c(NO3) > c(H) > c(OH)

c.c(NO3) = c(NH4) > c(H) = c(OH)      

d.c(NH4) = c(NO3) > c(H) > c(OH)

⑹ 25 ℃时,丙的水溶液的pH大于7,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A、Y为常见金属单质,X为常见非金属单质。常温下X、G、H、I为气体,C为液体。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加热时发生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冷却后又可化合得到B。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B的电子式为                   

(2)D固体可用于净水,请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及简单文字说明原因: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在冶金工业上属于             (填金属的冶炼方法);

(4)从D的结晶水合物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6)收集一试管H,将其倒置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使试管内液面上升,最终剩余气体占试管容积的一半,则原有H与所通入O2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