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 的反应中.起始C(N2) 为2mol/L.C(H2)为5mol/L. 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1)分别用N2 . H2. NH3 表示反应速率. (2)反应到2分钟时C(N2) 为 . C(H2) . [特别提醒] ①一个反应的进程并不是匀速的.所以通常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 ②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A + 4D :ν = 2 :3 :1 :4 ③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④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不一定相等.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注明什么物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N2和3molH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H3为nmol,在与上述完全相同的容器中,保持温度不变,若平衡时NH3仍为nmol,则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起始状态/mol
N2 H2 NH3
A 2 0 2
B 2.5 1.5 1
C
8
3
2
2
3
D 0 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N2和3molH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气)+3H2(气)?2NH3(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H3为nmol.在与上述完全相同的容器中,保持温度不变,若平衡时NH3仍为n mol,则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
  起始状态/mol
  N2 H2 NH3
A 2 0 2
B 2.5 1.5 1
C   2  
D 0 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反应为:N2+3H2?2NH3,氨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到5min时,氢气反应速率
1.2mol/(L?min)
1.2mol/(L?min)
.A的平衡常数为
16
(a-2)×(b-4)3
16
(a-2)×(b-4)3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2)在10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移走生成的氨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移走生成的氨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3)-50°C时,液氨存在如下电离:2NH3?NH4++NH-2,K=2×10-12,往液氨中加入NH4Cl固体,K
=
=
2×10-12(填“<”、“>”或“=”)
(4)已知2A2(g)+B2(g)═2C3(g);△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 A2和1mol 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b+c=a
b+c=a
(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反应为:N2+3H2?2NH3,氨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到5min时,氢气反应速率    .A的平衡常数为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2)在10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3)-50°C时,液氨存在如下电离:2NH3?NH4++NH-2,K=2×10-12,往液氨中加入NH4Cl固体,K    2×10-12(填“<”、“>”或“=”)
(4)已知2A2(g)+B2(g)═2C3(g);△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 A2和1mol 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反应为:N2+3H2→2NH3,氨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1)反应到5min时,氢气反应速率______.
(2)在10min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A的平衡常数为______,点A的平衡常数K______(填“<”、“>”或“=”)B点的平衡常数.
(3)若合成塔内生成17g氨气放出45.5kJ热量,在图2坐标上画出该合成氨反应过程中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4)-50°C时,液氨存在如下电离:2NH3?NH4++NH-2,k=2×10-2,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加入NH4Cl固体,K______2×10-1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