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用右图装置可进行的化学实验是 A.用浓HCl与MnO2反应制C12 B.用Cu与浓HNO3反应制NO2 C.用CH3CH2OH与浓H2SO4反应制C2H4 D.用CaC2与H2O反应制C2H4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2:刘东生(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

(1)如用右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风向主要是_______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水乡

(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而现代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的提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A.蓄水植树种草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林      D.退耕还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右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1)材料一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3)同学们在研究中发现: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不同季节有差异(如右图所示)。你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某城市围绕“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4)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2分)

(5)一市民建议,本市绿化不应再建大型草坪,需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6)有同学提出在我国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都应该大力建造防护林工程,你认为三地建防护林的环境作用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及该地区所面临的三个问题的相互关联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图片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

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露天开矿          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修筑梯田,大力发展种植业             B.种草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大力发展核电               D.发展航空交通,减轻地面压力

(3)下列各项是上右图中关联现象的中间环节,请按因果关系将其字母代号填到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生产条件恶化,粮食单产下降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c.人均资源和人均收入减少            d.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e.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4)造成上右图中恶性循环的关键问题是“贫困”,《2l世纪议程》把消除贫困作为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最优先解决的问题。消除贫困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原则提出的。

(5)该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到50%左右,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不能摆脱贫穷状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你认为,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适宜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1)材料一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

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3)同学们在研究中发现: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不同季节有差异(如右图所示)。你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某城市围绕“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4)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5)一市民建议,本市绿化不应再建大型草坪,需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6)有同学提出在我国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都应该大力建造防护林工程,你认为三地建防护林的环境作用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