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关.读我国冻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的起止点是:从青海 到西藏自治区的 . (2)我国非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界线与我国什么等温线分布基本一致? (3)指出我国多年冻土大体分布地区及原因. (4)试分析冻土对铁路运输不利的影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005年10月1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

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

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北段穿过我国的________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自然保护区。

(3)

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

地热能___________________

(4)

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

A.

变通条件不便

B.

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

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

游客量不足

(5)

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

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

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

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

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A.

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

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

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

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

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

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

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

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8)下图为某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多项选择)

A.该山南坡的白然带比北坡丰富

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

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