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热容大.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因此.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的作用.沿海地区一般具有日温差小.冬暖夏凉.蒸发较多.雨量丰富.空气较潮湿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例题1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回答 辐射热量(J/m2·d) 1600 1200 800 400 (1)①②两条曲线.表示热量收入的是 ,表示热量支出的是 . ② (2)10°N.40°N.80°N三地.海水热量日收支状况的特点是 ,由此可见.由低纬向高纬.海水热量日收支变化特点是 . ① (3)为什么北半球不同纬度海区的平均水温基本保持不变? 10 30 50 70 纬度 [分析]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因此仅凭这一特征无法区分哪根曲线表示收入.哪根曲线表示支出.必须变换一下角度.从两根曲线对应数据的比较关系来思考.由图可知.在赤道上曲线①对应的数据大于曲线②对应的数据.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偏高.热量的日收入大于日支出.由此可以判断曲线①表示热量的收入.曲线②表示热量的支出.通过读图可以看出.由低纬向高纬.海水热量的日收支变化特点是:先是有盈余.且盈余值逐渐减少.到了中高纬地区.热量收支出现亏损.且亏损之逐渐增大.由(2)可知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水温不断上升.中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水温不断下降.但事实上北半球各海区的年平均水温却是基本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北半球低纬地区海洋面积比中高纬地区广阔得多.因而低纬海区热量的盈余量与中高纬地区热量的亏损量大致持平,另一方面由于大气运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促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促使北半球海区热量的平衡. [答案]10°N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40°N地区.收入小于支出,80°N 地区.收入小于支出 先是有盈余.且盈余值逐渐减少.到了中高纬地区.热量收支出现亏损.且亏损值逐渐增大(3)低纬海区热量的盈余量与中高纬地区热量的亏损大致持平,大气运动.洋流促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 [点评]此题考查海水热量的收支与平衡.本题要求理解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的相互关系.并且会读图分析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对示意图的不理解.不能从图中分析有用信息. 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1)

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地气温大于28℃,B地气温小于28℃

B.

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

A、B两处均为山地

D.

A地气温高于M地

(2)

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  ]

A.

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

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

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

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3)

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

受洪水威胁大

C.

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D.

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1)

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地气温大于28℃,B地气温小于28℃

B.

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

A、B两处均为山地

D.

A地气温高于M地

(2)

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  ]

A.

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

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

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

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3)

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

受洪水威胁大

C.

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D.

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往往会形成独特的城市小气候。下图是上海市某日14时实测所得的气温分布状况。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绘出35.5℃等温线。

2.从图上看,当时上海市的气温分布规律表现为           ,这反映了上海市中心的___ 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请写出2点以上)。

3.要减轻这一效应的影响,除了市政建设要科学规划以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请选择下面各题后的供选答案中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4.上海市区中心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还使其成为一个城市“雨岛”,这主要是因为市中心(    )

          A.空气上升为主,并多尘埃              B.水汽含量高,地面吸热少

          C.空气平流为主,气温较低              D.二氧化碳浓度高,保温效果好

5.近年来,我们在大城市中心地带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小城乡温差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6.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    )

          A.郊区绿地能过滤回归城市的污染物质

          B.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D.郊区绿地能减弱市区噪音,就近吸收固体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