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成分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保护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地理高考说明中提出了四项能力考察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下面是一道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你能利用此题所给信息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吗?希望你通过答题,从中悟出复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例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
(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3、图4)。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上述(1)——(5)题不做,回答下列问题)
二、高考试题二度开发能力训练
(一)审题思维训练
1.提取挖掘本题提供的文字和图像信息
显性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老师受到2009年至2010年5月这个时段内哪些热点地理信息的启发,产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背景资料进行命题设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题“资源”再开发训练
自然地理部分
3.地球运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一些地区,一年之中阳光在正午时分可以直射到水井的井底,有的地方这种现象每年只能发生一次,有些地方却可发生两次。请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及所分布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环境
    广西全年只分三季。每年11月至转年2月为凉季,3月至5月是暖季,6月到10月为雨季。答出凉季和雨季的主导风向及风源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水环境
图中所绘的河流属于我国哪条大河的水系?该水系的内河航运能力与黄河相比哪条更发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然资源
    在地图上描出水能富集的河段。答出其原因?总结我国大江大河水能富集河段分布规律与地形、地势有何相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灾害地理及防治
    近些年来广西、贵州、云南这些地方,常有地面塌陷形成的大小“天坑”,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及百姓居住安全形成危害,分析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及人为诱发因素各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地理部分
8.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
    1953年中国政府将明朝初年的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再度易名称友谊关。(同年还将鸭绿江畔的安东市改名为丹东市。)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将历史上沿用僮族改写成壮族。(1953年将新疆迪化市改为乌鲁木齐,1954年将内蒙古的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你是文科班的学生,未来的文科人才,请结合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评述上面提及改名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聚落及城市化
    广西境内的一些主要城市如南宁、柳州、桂林等都是沿江临河而兴的城市。近些年来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城市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如防城、钦州、北海等地迅速发展成沿北部湾地区的重要海港城市。试分析上述海港城市迅速崛起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农业生产
    我国制糖工业的原料取自甜菜和甘蔗,广西是我国最大的制糖工业基地,该地区榨糖选用哪种原料?为什么广西适宜种植这种含糖作物生产?报载2009~2010年度广西糖产量比上年度减产15%,试分析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域联系
    桂林东北方向60千米处的兴安县自古就是广西与湖南两地的天然通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这里开凿了灵渠。发挥空间想象力,兴安县境内在广西与湖南之间是什么地形?你还能答出哪些地区因地形、地势便利被我国先人选择成为交通干线的必经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地理
    到明年六月高考结束后,学校请你组织同学安排一次赴广西旅游活动,因时间和经费问题所限,只能在广西选择一个城市,你首选哪座城市?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主要应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泥滩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对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防治赤潮有明显作用,有海岸“绿色长城”之美誉。40年前我国有4.2万公顷红树林,由于近几十年人类的经济活动,红树林被大量砍伐,红树林面积已减少到1.46万公顷,目前只是在海南的东寨港、广西山口、湛江高桥、深圳福田还有大面积存留。环保学者认为红树林的处境是——泪尽泣以血。
人类哪些经济活动导致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你对题中提及的在红树林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揭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 000米,最深处达6 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连,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序号填入右图中。

a热带季雨林 b寒带冰原植物 c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 e暖温带针叶林 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_____。

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_____规律。

(5)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大峡谷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吻,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趋之若鹜,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峡谷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更长、更深。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峡谷比她更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她有亚马孙河的湿润和神秘,也不失喜马拉雅的寒冷和严峻,她把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拉在一起……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部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代号填入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原植物;c.暖温带半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规律。

(5)为什么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吻,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趋之若鹜,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峡谷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更长、更深。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峡谷比她更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她有亚马孙河的湿润和神秘,也不失喜马拉雅的寒冷和严峻,她把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拉在一起……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部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代号填入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原植物;c.暖温带半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规律。

(5)为什么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间的考察,终于揭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连,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序号填入图乙中。

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原植物;c.暖温带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规律。

(5)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5~6个纬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大峡谷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