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除尽或者余数小于7.5°.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 .异侧为“+ )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 .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 .异侧为“+ )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 .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 例题1:下图中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答案:22,4 点拨:(1)北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由于非阴影为新的一天.所以NA为0点经线.NB为180度经线.根据图中120度夹角.可以推知NA的经度为60°E.(2)此时60°E地方时为3月22日0点.北京时间即东经120地方时.两地相差60经度.地方时相差4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点. 例题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 月 日. (3)A地地方时应为 时 分至 时 分之间. 答案:(1)A点位于图中20°W-0°之间的赤道上.见下图. 10,40,12,0 点拨:(1)图中最右侧经线地方时为12点.根据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可以计算出对应经线为0度经线.图中经线间隔为30度.从右侧数的第二条经线为西经30度.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度.此时只有赤道上能够昼夜平分.所以符合要求的范围为20°W-0°之间的赤道上.(2)该图显示180度经线为0点.全球为同一日期.都是7月1日.(3)A地位于20°W-0°之间.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7月1日12点0分.西经30度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0分.西经20度位于西经30度以东10个经度.地方时差40分.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40分. 例题3:北半球冬至日当航行中的海轮上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是15点整.该船位于 (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答案:B 点拨: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为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经线地方时为15点.船所在的经线读数为东经75度.为印度洋海域. 例题4:下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答案:A 点拨: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则靠近180度经线附近的经线为东经160度.根据经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昼半球正中央经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东经70度.由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答案:C 点拨:直射点位于赤道包括春分和秋分两天.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应该从秋分到1月方向.直射点位于70°E.地方时为9月23日12点.东经120度地方时为9月23日15时20分. 例题5: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等于地球半径.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9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答案:C 点拨:日界线包括0点所在经线和180度经线.新的一天范围从0点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度经线.图中NA为0点所在经线.NB为180度经线.该图为北半球.所以NA经度为西经120度.地方时为8日0点.东经60度为8日12点.东经120度为8日16时. 例题6:读下图.回答题: (1)若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A.B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距离为R.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目的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12日8:00 B.12日16:00 C.11日0:00 D.13日16:00 答案:D 点拨:根据题意画出下图.可以看出.12月12日范围跨60个经度. 假如A所在经线为0点.则B所在经线必然为180°经线.得出A点经线为东经120°.时间为12月12日0点.答案没有该选项.另外一种情况是A所在经线为180°经线.B所在经线为0点所在经线.经度为120°W.12月12日为旧的一天.北京时间在12月13日.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北京时间为13日16:00. (2)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 A.7:0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 点拨: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新旧日期个占一半.此时0°经线为0点.180°经线为12点.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为东9区.此时为9点. (3)若图为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 答案:C 点拨: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并正向南移动.时间为9月23日.即此时地球新一天为9月23日.题中条件见下图所示 9月23日范围从70°E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经线.北京时间为为120°E经线地方时.为9月23日3:20. 例题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先向 .再向 . (2)若D处的经度为150°E.则E点的经度为 .F点的经度为 . (3)当D点为5月11日0点时.F点为5月 日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5月 日 时. (4)A.B.C.D四点中.A点与 点地方时相同.B点与 点线速度相同. (5)随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一个 日. (6)某人从D点出发一直向北行进.是否可能回到原地? .原因是 . 答案:150°W 30°E (3)5月10日16点.5月10日22点 否 从D向北走.到北极点后就得向南.当然回不到原点.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及方向.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从A到B再到C.总体向南.但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先向右偏转.到B点后转为向左偏转.(2)D.E之间差60度.若D处的经度为150°E.向东经过180度经线到达E经线.(3) D处的经度为150°E.当D点为5月11日0点时.F点与之差8小时.此时地方时为5月11日0点-8时=5月10日16点.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经线地方时.与150°E差2小时.此时为5月10日22点.(4)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线速度相同.(5)地球自转360度为一个恒星日.(6)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复种指数和粮食增产的经验公式等概念可以深入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我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复种指数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读下图完成(1)~(3)题。

(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下降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3)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形因素

据研究,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粮食最高产量 P=0.075 QTWS〔千克/(公顷·年)〕,其中(1公顷=10 000平方米):

Q:太阳辐射收入〔10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4)~(6)题。

(4)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______(用沈阳数据)。(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1 101.6千克     B.11 016千克

C.31 016千克     D.110 160千克

(5)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节气的日照图,画出太阳光线。

(2)AB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__,E地正值地方时________点,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点。东经的地方时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__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4)与C地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点。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点。

(5)假如地球自转方向改为自东向西(公转方向不变),可能出现的全球地理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已知图甲中丙点地方时为0时,BC为晨线,且与赤道成66°34′夹角。图乙中S为南极点,据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0时所在的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其位置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的,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向东或向西),并说明理由。
(2)若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则图乙中此时日影朝正北的是(多选)   (    )

A.a B.bC.cD.d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            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      __。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近、远)日点附近。
(4)与伦敦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已知图甲中丙点地方时为0时,BC为晨线,且与赤道成66°34′夹角。图乙中S为南极点,据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0时所在的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其位置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的,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向东或向西),并说明理由。

(2)若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则图乙中此时日影朝正北的是(多选)   (    )

A.a      B.b      C.c      D.d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             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       __。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近、远)日点附近。

(4)与伦敦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图甲中丙点地方时为0时,BC为晨线,且与赤道成66°34′夹角。图乙中S为南极点,据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0时所在的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其位置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的,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向东或向西),并说明理由。

(2)若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则图乙中此时日影朝正北的是(多选)   (    )

A.a      B.b      C.c      D.d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             _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       __。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近、远)日点附近。

(4)与伦敦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