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力考察应用(一般作为载体考察下列内容): (1)考察与空间分布有关的规律: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规律 ②昼夜长短的纬度比较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④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⑤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2)考察与空间定位有关的地理事物:①世界大洲.大洋的大体范围 ②气候分布 ③洋流的名称.流向 ④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地域类型的位置 ⑤世界主要地形单元的范围 ⑥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 ⑦世界主要国家的位置 ⑧我国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例 读图.回答第题. (1)图中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1100千米 B.2200千米 C.3300千米 D.4400千米 (2)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c点应位于 A.大西洋 B.非洲 c.太平洋 D.南美洲 (3)A点位于c点的 A.西北 B.正西 C.东北 D.正东 答案:C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今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考察期问获得的资料

    材料一:“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一2一一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二:北极上空存在奥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奥氧洞还将扩大。

材料三: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腺。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         __

2.考察队乘飞机到达奥斯陆的当地时间为2月28日20时20分,此刻北京时间(120 0E的地方时)是2月29日3时20分。根据经度相差l 0,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当地时间应是    (经度)的地方时。

3.3月2日考察队到达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该市每年约有2个月的极夜与2个月的极昼。在考察的半个月中,特罗姆瑟市的昼夜情况是(  )。

 A.处于极夜时期    B.处于极昼时期  C.白天逐渐变长  D.黑夜逐渐变长

4.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特罗姆瑟市的   方向。这里寒风凛冽,风向大多为   

5.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   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

6.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的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事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根据资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近期,国家决定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确定了海南岛的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为海南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76.按岛屿成因分,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属于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77.海南岛多山,其全岛水系分布总的特点是                                

78.海南岛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地区之一,下列少数民族中主要生活在海南岛的是:

A.满族         B.高山族            C.傣族          D.黎族

79.为把海南岛打造成国际旅游岛,下列旅游项目中当地可重点发展的是        

A.热带海洋生态游                   B.少数民族风情游

C.雅丹地貌风光游                   D.热带植物考察游

80.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的气候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优势是                  。

81.海南岛积极建设国际旅游岛,其在交通、市场、基础设施和区域社会经济四方面的

有利条件                                                                  

82.为了海南岛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应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导致环境遭破坏,

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浙江省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考察小组的考察地大致位置在(     )

A.滇             B.闽             C.桂             D.琼

2.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B.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3.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内容。

家里福利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10分)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4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