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 (2)生态建设 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能力训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综合题

读“海南岛环带状开发布局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粤海铁路通道由湛江经四塘西村,跨越________(内海)与海南岛相连。

(2)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试将下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项目的数码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①建设椰林工程  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③保护沿岸红树林  ④封山育林,建设热带天然林工程  ⑤建设珍稀濒危和农用、药用野生物种保护、繁衍基地

(3)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产业布局上,A区适宜发展的特色旅游项目是________,B区最适宜发展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某两省轮廓示意图,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省黄土高原地区有个黄家河小流域,这里的人们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和贫穷落后的无情冲击,光山秃岭,可是人们还要刨草根当柴烧,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粮食,他们拼命耕作,田越垦越少,粮越产越少,山越开越荒,人越来越穷。

  最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土地利用作出调整,逐步把一部分耕地还为林地、牧地,坡地不种粮食种苜蓿,带动牛羊的养殖,县政府与上海某大型企业联合兴建一座苜蓿与畜产品深加工厂。

  材料二:乙省云贵高原有个离省人民政府驻地很近的小清河流域,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前些年当地农民利用石灰岩大建小型水泥厂,导致森林破坏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年地方政府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关停小水泥厂,植树造林发展旅游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花卉业,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往年的2倍。

(1)甲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________,乙省的简称是________。

(2)试分析材料一中甲省种植苜蓿对黄家河小流域的生态意义。

(3)简述材料二中小清河流域发展花卉业的有利条件。

(4)甲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还十分重视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假设现聘你为该省的旅游局局长,请谈谈该省不少于三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并简述其旅游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被拉空现象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在塌陷!

材料二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材料三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资源丰富……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另一方面渴望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十一五”期间,安徽着力和东部搞好产业对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东向战略、发展东向经济”,“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

材料四 长江三角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安徽地形、河流、主要城市分布图。

(1)读“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图中A、B、C、D四条铁路线中,分别表示京九、京沪铁路的是                                (填字母)。京九、京沪铁路通过 安徽省,分析其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意义。

(2)安徽省地图中甲河沿岸城市密集,目前该城市带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其区位优势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

化?

(4)安徽省地图中乙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生态退耕号召,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你认为该地区今后适合发展哪些相关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国土整治在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河流的综合治理、交通运输的建设、荒漠化的防治、农业低产区的治理等方面有典型的十大区域。据此回答题。

(1).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小或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

      A.区位优势:西南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B.水热条件:南方低山丘陵区-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C.发展速度: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

      D.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对各地域国土整治重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开采与商品粮基地的扩大

     B.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与畜牧业基地的建设

     C.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D.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2:鲁西南某地生态农业系统

材料3: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产业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为向导,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1)根据材料1,描述鲁中南地区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2)根据材料2,分析该生态农业系统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3)分析日照市建设成为东部地区临港产业基地的区位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