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答案 17.D 18.A 19.A ( 2010·广州华南师大三模)读图4.完成20-22题. 图4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624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以授予在本国独占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摘编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研究的皇家学会。……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编自呈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下图中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如下表中中国与B国GDP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1)

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2)

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

(3)

试分析图乙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4)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因素。据此分析评价政治对科技的影响。

(5)

上述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6)

运用政治、经济常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7)

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2.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图8),完成问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2.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3.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4.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1. A.
    棉纺织工业
  2. B.
    麻纺织工业
  3. C.
    水产品加工业
  4. D.
    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2.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3.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4.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1. A.
    棉纺织工业
  2. B.
    麻纺织工业
  3. C.
    水产品加工业
  4. D.
    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