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出现--①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和地球表面的切点纬度互余.且直射点与极昼区位于相同半球,②直射点经度与切点的经度相等或者互余.且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时的经线上 晨昏线上各点太阳高度为零,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平分地球为昼夜两半球.是过球心的大圆:计算时闻,晨昏线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时与极圈相切:判断节气或季节,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晨东昼.昏东夜 ,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计算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昼长,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港口的选址,炮弹的发射,卫星基地的选址,风向的判断,根据风向.流水的偏转判断半球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 我国升旗时间的选择,晨练时间及夏令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楼间距,窗户朝向 四季.五带划分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安排农业活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l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新加坡 巴西利亚 答案: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身高:8844.43米,并宣布停止使用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8848.13米。

材料三: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

材料五:继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轮经济热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经济带的构想,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出。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青藏高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经济带。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中有关珠穆朗玛峰身高数据减少3.7米的原因是:(      )

A.珠穆朗玛峰的地壳下沉了              B.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了3.7米

C.现代测量手段和技术更接近真实高度  D.可能与气候变暖导致“岩升雪降”有关

(4)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影响?

(5)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可从气候、河流方面分析)

(6)分析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7)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试分析本区石油资源开发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身高:8844.43米,并宣布停止使用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8848.13米。

材料三: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

材料五:继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轮经济热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经济带的构想,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出。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青藏高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经济带。

(1)

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

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3)

材料中有关珠穆朗玛峰身高数据减少3.7米的原因是:

A.

珠穆朗玛峰的地壳下沉了

B.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了3.7米

C.

现代测量手段和技术更接近真实高度

D.

可能与气候变暖导致“岩升雪降”有关

(4)

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影响?

(5)

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6)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7)

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试分析本区石油资源开发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身高:8844.43米,并宣布停止使用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8848.13米。

材料三: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

  材料五:继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轮经济热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经济带的构想,在两会期间正式提出。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青藏高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经济带。

(1)

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

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3)

材料中有关珠穆朗玛峰身高数据减少3.7米的原因是:

A.

珠穆朗玛峰的地壳下沉了

B.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了3.7米

C.

现代测量手段和技术更接近真实高度

D.

可能与气候变暖导致“岩升雪降”有关

(4)

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影响?

(5)

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可从气候、河流方面分析)

(6)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7)

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试分析本区石油资源开发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8)下图为某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多项选择)

A.该山南坡的白然带比北坡丰富

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

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