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的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 ) 2.与乙图中③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 [典型例题7]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 年降水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 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考点六 气候资源 [典型例题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典型例题2] 左图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典型例题3] 2008北京文综 3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 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大气专题复习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 [典型例题1]1.C 2.B [思考]1.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为什么又说青藏高原上热量不足? [标准解析]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所以是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气温是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气温高则热量充足.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多.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但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相对少些.则对吸收的热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因而气温低.热量不足. 2.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弱.太阳能贫乏的地区.为什么又说其热量充足.可以大面积种植甘蔗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不行? [标准解析]四川盆地由于具有盆地效应.阴雨天多.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晴天少.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辐射弱.太阳能贫乏的地区.但大气逆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热量值比同纬度地区要高.因而可以种植甘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强.冬温较低.甘蔗不能顺利越冬.而四川盆地北方有秦岭.大巴山对冷空气的阻挡. 考点二:大气运动 [选择题]1.A 2.C 3.D 4.B 5. D 6.D 考点三 常见的天气系统 [典型例题1]:⑴1012.5 ,西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⑵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的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 [典型例题2]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 E 遥感 考点四: 气象灾害 考点五:气候类型判定和成因分析 [典型例题1]:1.B 2.A 3.D [典型例题2]10°C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半段主要受纬度的影响.西半段受太行山地势高.温度低的影响.等值线向南弯曲. [典型例题3] 年变化.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日变化.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毫米.集中于夏季. .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典型例题4]:1.C 2.D 3.A [典型例题5]⑴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 .水循环加快. ⑵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⑶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等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 [典型例题6]1.D 解析:根据轮廓和纬线判读:甲图为澳大利亚东部.①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2.B 解析:南美洲西岸③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典型例题7]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平均温较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少于①地.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两地同位于海岛上.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关不大,但由于海南岛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地由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所以降水量大大降低. 考点六:气候资源 [典型例题1]甲区位于欧洲西部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乙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3] 向北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2)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从西距海.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3)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题。

(1)

甲图中①的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与乙图中③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甲、乙两区域地理现象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支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M阴影区为同一种气候类型,但该气候类型在甲地区分布的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乙地区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及轮廓           B.大气环流的差异       

C.地形分布                D.洋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实际范围较大的是___________图。

   (2)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更冷的是__________图区域,主要原因是_____        

(3)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图乙所示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图中甲、乙两图的图幅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是甲图的两倍
B.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C.甲图所示区域在乙图的东北方
D.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尽
2、关于甲、乙两图所示阴影区域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年均受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类型和成因均相同
C.气温年较差均较小
D.两种气候类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区域比较是学习区域地理时的重要学习方法。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某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美两国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甲、乙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 高原和  _____________ 平原。

3.中美两国西部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材料二代表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分布在材料一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_______ 地(填数字),该地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造成此特点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_________________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