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随着台湾关系的改善,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的历史与现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省河流分布图

   (1)试描述该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2)试分析该省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并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0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一一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一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五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一一摘自〈文化地理学〉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国内范围的政府移民主要趋向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在我国古代发生了多次国内范围的自发移民,将材料三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的影响有哪些?

   (6)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材料六  610万的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构成了中国就业史上蔚为壮观的一道就业洪流。而这道就业洪流所流经的河床,已经由20年前的宽阔浩荡,演变为经济增长模式不平衡和外来危机夹击之下的愈加崎岖与逼仄。如何疏导这6l0万的就业洪流,考验和改变的,不只是每一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许,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作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确定7项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7)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国家重视就业的意义。

   (8)运用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