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河南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1)图中表示京九铁路的字母是 . (2)简述河南省成为“中原粮仓 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说明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4)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简述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A 2.A 3.A 4.C 5.B 6.B 7.A 8.B 9.C 10.D 11.B 12.AC 13.B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河南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1)图中表示京九铁路的字母是    

(2)简述河南省成为“中原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说明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4)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简述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18亿亩的耕地总量要保持到2020年,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

材料二  《我国轮廓图》

   (1)形成甲、乙、丙、丁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浙江省的地带性土壤是什么?

   (2)图中丙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比较疏松  D.土壤呈酸性

   (3)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我国的耕地保有量确定为18亿亩,这是约束性指标。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4)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①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         时期,例如           等城市(至少两例),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②明清时期,       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原因是:     

                                        

   (5)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简述其形成过程。

材料四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一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二要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6)依据材料四分析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携手闯市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7)依据材料五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知识说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及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表3   2007年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

  

(3)据上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4)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图9)

材料二、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10)

(1)(6分)读图9,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____(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特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

(2)(8分)材料五中,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10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e                , f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

(3)(8分)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4)(6分)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的严重性的特点。

(5)(8分)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9月10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5.7%,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 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城市化在

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      扩展。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过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动力。

 (3)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