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公路.铁路 经济(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规模等级差异.城市功能互补.城市地域相邻. (3)城市规模大.商贸和服务功能强. (4)侵占农业耕地.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污染耕地和灌溉水源.改变农业布局.扩大农产品的市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在枝江至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下图为湖北省图。

材料二  继老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之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第三条铁路成渝客运专线已经动工。该线路设计为高速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全长约309公里。2010年10月26日,广受关注的“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正线全长160公里。

材料三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图(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长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展示窗口。)

(1)分析荆江河段易导致洪水泛滥的原因。

(2)分析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布局因素的异同点。

(3)“两江新区”中两江是指长江和               江。分析“两江新区”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功能区(包括江北嘴中央务商区、保税港功能区、渔复现代物流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4)简析我国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交通运输业是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

材料一:山东省主要铁路、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济宁因河兴商,“居运道之中”,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又成为漕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元明清三朝都把治运最高机构设在济宁,各级各类治运司运以及行政监察机构比比皆是,不可胜记。在重点整治济宁河段的同时,负责对运河全线进行整治和督理。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经明至清,商业已臻鼎盛。运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繁荣,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元以上,市场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33座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大明会典·钞法》载:“(宣德)四年,令顺天(北京)、应天(南京)、苏州、扬州……山东济南、济宁、德州、临清……共三十三府州县,市镇店肆门摊税加五倍……”。加之长期水源不足和黄河泛滥带来的泥沙淤塞等不利因素,清末民初以来以济宁为中心的以运河漕河为支撑的商业市镇经济日渐衰落。

材料三:发达的高速公路、快捷的铁路运输、现代化的港口群、异军突起的内河航运是山东交通靓丽的名片。水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的优势,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贯通山东省西部地区,两岸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与矿藏资源。“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确立了建设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产业带”的发展思路,计划投入20亿元,系统整治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主航道。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复航扩能。历史上船舶满河、商贾云集的运河繁荣有望再现。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胶济线一直是山东省客货运输压力最大的铁路线?

    (2)有专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缩影,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为了使全省经济更加协调发展,近年来,西部许多地市纷纷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东部地区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建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坐落在菏泽定陶县的艺达家纺由威海山东艺达集团出资兴建;潍坊的晨鸣集团,投资1.5亿元在菏泽鄄城建起了板材厂;烟台鲁花集团则在菏泽定陶建立了鲁花食用油分公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试简要分析东部企业到西部建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B.区域内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B.区域内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3.“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1. A.
    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2. B.
    区域内地势平坦
  3. C.
    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4. D.
    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1. A.
    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 B.
    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3. C.
    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4. D.
    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3.“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1. A.
    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2. 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3. C.
    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4. 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1. A.
    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 B.
    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3. C.
    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4. D.
    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