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仍在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在国内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不足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新科技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 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2)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个人占有.是传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典型实现形式.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质虽然没有改变.但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和演化: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早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生活的年代.股份公司已经出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发展.大股份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基干.此外.股份企业的资本组合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资本组合来看.过去的股份制企业虽然突破了个体资本的局限.但企业的投资者仍是少数几个大资本家.随着股份制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筹资渠道越来越多.股权越来越分散化和群众化.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中.传统的资本家个人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法人股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资本组合方式和来源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权力重心在转移.个体资本家和个人持股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专业经营者或经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则不断上升.“委托制 或“代理制 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 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众所周知.合作经济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战后.这种与资本主义原则相背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扬弃的合作经济又有了更大.更为广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渔业.建筑.商业.服务.旅游.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各种形式的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 职工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发展.所谓职工所有制大体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即主要是由本企业职工集资开办的企业,二是企业吸收职工入股或有职工资本参与的企业.对于“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 .西方国家往往称之为职工合作工厂.也有人称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种企业大体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一是通过职工集资组建的新企业,二是职工出资购买原有企业.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的财产或产权全部或大部分由本企业职工占有或控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工参股的增多.职工参股和行使股权的方式也在变化.所谓职工集体信托持股方式得到广泛发展.这种办法增强了职工股权的分量.由小股票持有者变成了集体性的大股东.从而提高了其在企业的地位和发言权.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权益.但也应看到.职工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毕竟仍居从属地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资本为了本身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更加广泛的集资.或者是为了把负担转嫁给职工.或者是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分化职工队伍.等等)而控制.操纵和特意安排的. (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各种垄断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垄断财团控制了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金融到公用事业.饮食.旅游.娱乐等几乎所有行业.目前.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中小型企业仍大量存在.并与垄断组织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其资本特别是科技实力难以与大资本和大垄断组织抗衡.在经济生活中起不了主导作用. 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战后.随着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庞杂的金融资本.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出现筹资证券化的趋势.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离不开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的承销和商业银行的资信担保,企业发行股票要由商业银行充当托管人和上市股票的过户代理人和登记人.这样.垄断金融组织就通过信贷.租赁和中介性业务.加强对经济的影响和控制.此外.他们还通过向政府贷款.代销和持有公债.利用存款倍增效应扩大或收缩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方式.介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增强.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战后.资本国际运动的规模和总量急剧膨胀.产业资本国际化作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带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使资本的国际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在迅猛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生产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为了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还打破疆域界限.建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协调其在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以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适应这种形势和需要而形成和运作的. (5)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20世纪50-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赢得相对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除吸收和利用了新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之外.还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这主要包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实行一定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产品.推行国有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 80年代末9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力图在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自由主义和代表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 .实行所谓的“新经济 .“新福利 .“新政治 和“新治理 .通过80-90年代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巩固和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制度(包括企业所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体制)更富有弹性.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竞争的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灵活. (6)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取得强势地位.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从劳动者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来看.农业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大增.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超过了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二是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分布来看.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三是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 增多.非知识工人减少.受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就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也有一些新变化:一是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二是中间阶层出现新的分化.信息技术革命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也造成“白领失业浪潮 . 战后.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向非西方国家扩张和渗透.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明确地说.“西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系统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的目的 .跨国公司是文化扩张的重要载体.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藤宣称.美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体现美国价值观和影响的棋手.商业外交应该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优势.因为自由贸易为美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能够造成扩大民主的压力.对于这种“文化帝国主义 的本质和危害.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7)政治经济发展愈益不平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加深.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巩固和扩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加剧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阶级以及被剥削.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借口.肆意削减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减免资产者的税收.放松对资产阶级贪婪剥削与掠夺的约束与管制.从而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奴役与统治.使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通过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交换.加强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与掠夺.使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化时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集团都企图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甚至想占据决定性的地位.以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顾甚至不惜损害他国的利益.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集团及其国家追逐自身利益的矛盾,各国经济的有计划.有管理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有计划与全球生产.世界生产的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与全球消费市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