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419  214427  214433  214437  214443  214445  214449  214455  214457  214463  214469  214473  214475  214479  214485  214487  214493  214497  214499  214503  214505  214509  214511  214513  214514  214515  214517  214518  214519  214521  214523  214527  214529  214533  214535  214539  214545  214547  214553  214557  214559  214563  214569  214575  214577  214583  214587  214589  214595  214599  214605  214613  447348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试题详情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试题详情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试题详情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
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有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的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试题详情

  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用较为规范的图例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并要求能够展示出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
●查阅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
●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设想。
●讨论家乡的对外经济社会联系,说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开展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

说明:  ●“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  ●要求乡土地理的学习,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试题详情

(四)地理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说明:  ●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划分。应该注意即使同一单元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试题详情

(三)经济与文化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试题详情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试题详情

(一)疆域与人口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