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457  214465  214471  214475  214481  214483  214487  214493  214495  214501  214507  214511  214513  214517  214523  214525  214531  214535  214537  214541  214543  214547  214549  214551  214552  214553  214555  214556  214557  214559  214561  214565  214567  214571  214573  214577  214583  214585  214591  214595  214597  214601  214607  214613  214615  214621  214625  214627  214633  214637  214643  214651  447348 

15.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在春(秋)分日,利用北京时间与地方时的差异,以及正

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动手测算本地的地理经度、纬度。(5分)

(1)写出活动所需的工具、物品。

(2)写出简要的过程及方法。 

参考答案:(1)收听正点报时的收音机;计算时差的时钟;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标杆、尺子、指南针等。(2分)(2)过程及方法:①听到北京时间正午12点正时开始计时,到垂直标杆的影子指向正北时停止计时。期间的时间差可根据1分钟/4°换算,即可求得当地经度。②当垂直标杆的影子指向正北时量算标杆影子的长度。根据直角三角形原理,利用标杆实际高度和影子长度可求算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所求的度数即为当地地理纬度。(3分) 

试题详情

14.地震学家根据地震仪纪录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到达当地的时间差来确定某次地震的震中。图11是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与震中到地震台之间距离的关系曲线图。读图11和图12并根据有关内容回答。(共5分)

(1)请填写下表

城市
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
与震中距离
丹佛
2分10秒
 
休斯敦
3分55秒
 
迈阿密
5分40秒
 

(2)在图12中用确定震中的位置。

 

参考答案:(5分)(1)(各1分)

城市
与震中距离
丹佛
1200Km
休斯敦
2500Km
迈阿密
4000Km

(2)用圆规画出三个圆,交点即为震中。(2分)

试题详情

13.(15分)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分析回答:

  资料一 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 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东北大豆
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元/千克)
1.6
0.8
运输(元/千克)
0.045
0.04
出油率(%)
17
20
加工成本(元/吨)
10+X
X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

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参考答案:(15分)(1)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加工成本高(3分)  (2)东北大豆生产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4分)  (3)建立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每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8分)

试题详情

12.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右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1)                            

(2)                            

参考答案:(1)作图(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就给分。)(2)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或:37℃时,粘附力最大(只要合理均给分)(3)[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或[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只要合理均给分)(4)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只要合理均给分)

 

试题详情

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

材料二:“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耗损”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横线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线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线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它有一系列“前兆”,下列可以认为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多选题)

A.地表反射率降低      B.主要生物物种丧失   

C.土壤板结坚实度降低    D.植被覆盖率下降

(4)图中网络状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竖线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耗损导致紫外线辐射过度  (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   种草植树,退耕还牧还林 (3)BD(4)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5)过量的紫外线会使大量低等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从而使生物破坏,同时过量的紫外线还会使生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试题详情

1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能源自给自足现状发生根本变化,石油供不应求,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达9112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材料二:世界石油生产、消费及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部分能源基地及能源输出方向示意图

(1)你认为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缓解)中国石油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

(3)西半球有两个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______和_______及墨西哥。

(4)世界石油最大的出口地区是_______,最大的两个进口地区是_______和_______。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两个大洲是_______和_______。

(5)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_______,从A到乙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属于我国能源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_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_______(填字母),该地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增多;能源的能耗高,浪费严重;国内石油勘探和开采的相对不足等。(2)应从国内和国个两个方面着手:国内:建立新疆、陕甘宁油气田等四大战略储备基地;重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建立天然气、煤炭多元化战略;提高节能技术,加快建立健全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等。国外:树立全球石油市场意识,积极进口海外石油,在稳定从波斯湾石油进口量的基础上,寻求从非洲国家、中亚国家、俄罗斯等国进口石油。(3)美国  加拿大   中东(波斯湾)  委内瑞拉  (4)中东(波斯湾)  西欧   日本    亚洲   非洲   (5)A  管道运输   损耗小,受外界影响小,昼夜不停运输,运输量大(6)BDE  E   承接长江上游的大量来水,水量巨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试题详情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试题详情

8.读“我国东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③是  

(填城市名称)。

(2)①--③之间的铁路有一些明显的弯曲,

其主要原因是  

(A)与公路、水路的连接     

(B)受到了地形的阻挡

(C)沿河流而造        

(D)帮助沿线更多的地区建立对外联系

(3)简要分析广州黄埔港的区位条件:

从筑港、航道、停泊条件看:   ;从经济腹地与城市看:  

(4)②城市成为所在省最大的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1)香港(1分)(2)D(2分)(3)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港阔水深,且港湾内风浪较小(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陆路交通方便  腹地地区经济发达  以广州市为依托 (4)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交通便利,易于商品的集散  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分

试题详情

7.读某区域三幅图,图1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是“聚落D的所在区域年降水量柱状图和径流量曲线图”;图3是“聚落D的所在区域洪水频率曲线图”一条是187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另一条是194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图1            图2            图3

根据以上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该地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_,汛期在______季,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是___________米,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是__________米。

(3)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再现周期约为_________年,在1875-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水位的再现频率约为____________年。

(4)图示A、B、C、D四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__,其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划在A、D两聚落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AMD和AND两方案中选择,沿____线施工较为容易,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雨水补给  冬  113  110(3)50  6(4)D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5)AND  AND沿等高线延伸,坡度缓,易于施工;AMD沿线坡度大,工程量大且需建的桥多。

试题详情

6.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三幅“气候直方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在A、B、C三幅气候直方图中,符合甲图中a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图,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乙图中b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___图,气候特点是、O_____________            

(3)以上两地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有何异同?

(4)请简要说明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5)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均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区,请你分别写出两地铁矿石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和沿途所经海域和海峡。

参考答案:(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两高原均为地势较低、起伏较平缓的古老高原。(2)B 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A全年高温、降水较丰富、分明显的干湿两季。(3)相同之处:两地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都是大气环流。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使a地高温多雨;b地一年中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不同之处:甲地区还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干季受到来自高纬、大陆气流的影响,降水减少。(4)甲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生产潜力较大;主要农产品有棉花、花生等。乙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种植园经营为主,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大豆、咖IF、甘蔗、可可等。(5)从甲图所示地区经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海一台湾海峡一东海一上海;从乙图所示地区经大西洋一加勒比海一巴拿马运河一太平洋一东海一上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