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705  214713  214719  214723  214729  214731  214735  214741  214743  214749  214755  214759  214761  214765  214771  214773  214779  214783  214785  214789  214791  214795  214797  214799  214800  214801  214803  214804  214805  214807  214809  214813  214815  214819  214821  214825  214831  214833  214839  214843  214845  214849  214855  214861  214863  214869  214873  214875  214881  214885  214891  214899  447348 

从哈尔滨到浙江长兴的铁路线陆上段已经建成,只待烟大铁路轮渡建成投入使用,贯穿南北的沿海铁路即可全线畅通。回答15-16题。

15.影响该铁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科技因素

16.哈尔滨市内“海鲜酒楼”越来越多,这主要得益于                        

①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②市场需求增大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提高

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回答13-14题。

 

13.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14.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家具制造       B.炼铝         C.精密仪表        D.制糖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11.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④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2.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印染厂     D.造纸厂

试题详情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9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9.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试题详情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

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试题详情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4.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一般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由美国发起,中、俄、德、法、加等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经过半年太空遨游,成功地对太阳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实施了撞击。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光照图中,与“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的时刻最接近的是

2.撞击彗星的瞬间,美国加州大部分地区(西八区)正值日落后3小时左右,天空完全暗下来,许多天文爱好者目睹了“太空焰火”奇观。此日该地昼长大约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 16小时

试题详情

1. 位于甲省的大型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有   ,c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国家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2. 位于甲省的我国农业商品粮基地是  。简述其建立的有利条件。  3. 丁省(市)位于  (地形区名称),该地形区的突出地形特征是  。简述丁省(市)政府所在地夏季气温特别高的原因。  4. 横贯乙、丙两省的我国铁路东西干线是  ,其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我国历史名城有  。简述该铁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5. 我国东部降水地区差异较大,为弥补不足,国家正在该区域实施的工程起止点分别是    

[解析] 主要考查长江三峡工程有关的地理背景问题。  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等信息对区域中的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甲省为湖北、乙为河南,丙为陕西、丁为重庆,c为三峡工程,位于甲省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为江汉平原,位于丁区域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起点位于丹江口水库(远期调水处为三峡水库),只要区域定位正确后,关于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就可迎刃而解。

[答案] 1. 葛洲坝、三峡、隔河岩、丹江口 移民 就地后靠和外迁安置相结合,实行开发性移民  2. 江汉平原 地势平坦,利于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水网纵横,灌溉条件好;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热充足且配合较好(雨热同期),单产高,复种指数高;有京广线、长江航运(内河)为该地提供运输条件,保证商品粮外运;附近及长江沿岸是我国的工业城市带,人口密度大,有较大的、稳定的消费市场;有很好的、 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3. 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 四周为高原山地环绕,中部低四周高,起伏较大(东部是平行岭谷,中部是丘陵,西部是平原) 副高控制,又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河谷地区气流流动不畅,热量不易散失。  4. 陇海(陇海-兰新线) 开封、洛阳、西安 连接东西,促进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完善我国铁路运输网;利于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我国与亚欧各国联系的陆上通道;利于沿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5. 丹江口(三峡) 北京

规律技巧提炼

试题详情

探究点一 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水土流失应掌握以下问题:  1. 水土流失类型:  水蚀:流水侵蚀作用,分布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显著;  风蚀:风力侵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分布较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  冻融侵蚀:冰川侵蚀作用,我国青藏高原较集中。  2. 成因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治理措施:从工程、技术、生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写出该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图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地貌特征。(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该地貌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4)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该题以等高线形态表现黄土地貌的特征,要求考生从等高线形态特征判断黄土地貌特征,即塬面表现为等高线稀少,说明地势平坦,而沟壑区域等高线密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西南部沟壑纵横,而东北部为大型冲沟,如果能从图中等高线形态准确判断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则(2)(3)(4)题的答案就可以根据教材组织答案。

[答案] (1)黄土地貌。中部地表平坦;东北部有大型冲沟,坡陡沟深,两侧还有小沟;西南部沟壑纵横,有河流向西南流出。  (2)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一般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3)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几次农牧经营方式的变更,致使原有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4)以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在河流的干支流建库蓄水,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筑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有:种草植树搞绿化,使水不出沟、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治本还必须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或农林牧结合,进行草灌(木)混种、间种,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探究点二 荒漠化问题

例2 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 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  。  2. 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3.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4. 我国七月极端最高气温49.6 ℃出现在图13-3中C地,C地所在地形区是  。土地荒漠化是新疆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及成因。  西部大开发仍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本题以西北局部地区图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角度较新,是较好的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首先,根据轮廓特征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其次注意理解降水变率的概念,得出降水量多则降水变率小的结论;然后从图中分析降水变率小的地区的地形和降水,以此证明前结论。最后思考本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答案] 1. 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降水变率愈大,反之则小;新疆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2. 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较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也较小。(回答“两地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较小”即可。) 3. 土地荒漠化严重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4. 吐鲁番盆地 ①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复杂),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

探究点三 大江大河治理问题

考查方向:  1. 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洪涝灾害成因。  2. 主要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例3 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图),回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