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03  215811  215817  215821  215827  215829  215833  215839  215841  215847  215853  215857  215859  215863  215869  215871  215877  215881  215883  215887  215889  215893  215895  215897  215898  215899  215901  215902  215903  215905  215907  215911  215913  215917  215919  215923  215929  215931  215937  215941  215943  215947  215953  215959  215961  215967  215971  215973  215979  215983  215989  215997  447348 

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4-5题)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解析: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10年安徽卷文综第31-32题)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31.此题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32.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10年广东卷文综第7题)7.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有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量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堆积,故选B

来源:(http://s/blog_5a18c50f0100k4fo.html) -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10年广东卷文综第4题)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10年重庆卷文综第9,10题)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9.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10.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解析:9.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选项正确。10.根据题意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

(10年福建卷文综第8题)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成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完成7-8题。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一盐荒地一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一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一旱地-滩涂 解析8.由于黄河三角洲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一部分滩涂会逐渐变为盐荒地,经过改造变为旱地,所以A 是正确的。 (10年全国卷I(大纲版)文综第1,2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试题详情

16.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右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年上海卷地理)

试题详情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B. 海洋地理 (10年上海卷文综)

试题详情

17.(2010·北京朝阳期中)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

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2)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
5月-10月
1月
7月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平均气
温(°C)
平均气温(°C)
昆明
11.2
11.2
918.1
88.8
7.5
19.7
贵阳
278.5
24.7
849.8
75.3
4.6
24

(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结合材料

试题详情

(原创题)《北京日报》2009年11月22日消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15-16题。

15.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6.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

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解析 威尼斯是一水城,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

升,致使威尼斯遭到被淹没的危险;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全球变暖的积极措施。

答案 15.D 16.C

试题详情

(2009·福建毕业质检)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

14.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 第13题,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10年后为正值,说明气候处于温暖期。第14题,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答案 13.D 14.D

试题详情

12.(2008·江苏地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流和各地的降水和蒸发状况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我国西北地区而言,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化,山地的冰雪总量减少。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