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915  215923  215929  215933  215939  215941  215945  215951  215953  215959  215965  215969  215971  215975  215981  215983  215989  215993  215995  215999  216001  216005  216007  216009  216010  216011  216013  216014  216015  216017  216019  216023  216025  216029  216031  216035  216041  216043  216049  216053  216055  216059  216065  216071  216073  216079  216083  216085  216091  216095  216101  216109  447348 

(2010届广东模拟)读图6,回答1-2题。

1.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2.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答案  1.C   2.C

试题详情

 9. (江苏省扬州市201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表2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四个PM10监测点S1、S2、S3、S4的统计数据。

表2 四个监测点的部分统计数据

监测点
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mg/m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
0.06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2
0.057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3
0.061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4
0.07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三: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图23)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图23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4分)

(3)该城市进行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S2(1分)  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1分);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1分)

(2)春秋高、夏季最低、冬季较低(2分)  夏季降水丰富(1分);盛行东南季风,风力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为茂盛,滞尘作用大(任答一点,1分)

(3)个人(1分)  企业(1分)  政府(1分)

5月最新更新

试题详情

7.(江苏省2010届三校四模联考)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是     

(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造成的危害有      

(4)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A地挖发菜、甘草、黄麻草。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         

(5)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  (1)水能(1分)

(2)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2分)  湿地破坏(1分)

(3)酸雨(1分)①对水体:使江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对土壤: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

③对植物: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石材、钢材:腐蚀;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⑤对人类:危及人体健康。(2分)

(4)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__。(1分)

(5)CD(2分)

试题详情

6.(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图20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1分)

(2)图21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时刻气压和气温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写出P1、P2、P3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判断此时是白昼还是夜晚:________;并在黑粗线上标注箭头,表示大气环流方向。(3分)

   资料一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天然气
电力
其他
比重(%)
77.9
12.8
4.6
4.7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

答案  (1)多分布在海拔500以下地区(或盆地内部的平原上),多沿河流分布;(答全1分)

(2)P1>P2>P3(1分)   夜晚(1分)   (画图略)逆时针(1分)

(3)重、化工业比重大,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1分)

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高,导致排放酸性气体(SO2)多;(1分)

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1分)

盆地地形使酸性气体难以扩散(1分)。

(4)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开发水电、建水利发电站);(1分)

发展天然气;(1分)

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等。(1分)(3点任答两点得2分)

试题详情

4.(2010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2),回答问题。

 

(1)图12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6分)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9分)

 

答案  (1)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6分)

(2)水资源短缺(3分);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6分,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

 

试题详情

3.(广西省柳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5月份月考)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上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的名称。

A __       __;B  __  _      _;C _     ___。(3分)

(2)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该主题体现了的环境观。简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_________           ___。(3分)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必要性

                                              

合作的途径是_________                                  。 (4分)

答案  (1)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酸雨(3分)(2)人地和谐或人地伙伴(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3分)(3)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2分,答出其中两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污染转移;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任答两点给2分)

试题详情

(四川省重庆一中2010届高三考前模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回答1-2题。

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2.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  1.C  2.A

试题详情

2010年联考题

6月最新更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