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556  332564  332570  332574  332580  332582  332586  332592  332594  332600  332606  332610  332612  332616  332622  332624  332630  332634  332636  332640  332642  332646  332648  332650  332651  332652  332654  332655  332656  332658  332660  332664  332666  332670  332672  332676  332682  332684  332690  332694  332696  332700  332706  332712  332714  332720  332724  332726  332732  332736  332742  332750  447348 

3.(福建省福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备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  中山装与西装

  

图三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四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6分)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8分)

答案  (1)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  (2)主张易服。(2分)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4分)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4分)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4分,各写出两个关键词即可)

试题详情

3.(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       ④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试题详情

2、(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  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试题详情

1.(福建省福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物......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此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服饰、饮食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的畅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答案  C

试题详情

15、(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约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  B

题组二

试题详情

14.(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下列图片中符合“清末民(国)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主题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1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下列歌谣中,  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①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②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   袜短脚裤  ③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④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12.(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右图是光绪十三年  (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

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当时的教学已经讲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④电话已完全改变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11.(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登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董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

①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国婚俗发生质变    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③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