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706  342714  342720  342724  342730  342732  342736  342742  342744  342750  342756  342760  342762  342766  342772  342774  342780  342784  342786  342790  342792  342796  342798  342800  342801  342802  342804  342805  342806  342808  342810  342814  342816  342820  342822  342826  342832  342834  342840  342844  342846  342850  342856  342862  342864  342870  342874  342876  342882  342886  342892  342900  447348 

62、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几经曲折,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分)美国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到重创,但是西欧国家在50年代却迅速恢复了经济,并且持续高速发展,令人瞩目。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欧洲国家和企业各采取哪些措施?(4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指的是什么?(3分)进入90年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1分) 

试题详情

目前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据此回答52-60题。

52、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B、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反映了美国的意志

C、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经济矛盾演变为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53、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54、1989年,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5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的相关组织产生

56、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B、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一步步缩小

C、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D、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有效利用世界资源

57.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C.经济区域集团化减弱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局差距缩小

58、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当时韩国政府会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

   

  A     B    C    D

5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的汽车声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6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各主要国家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据此回答25-37题。

2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出现了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的现象。对二者评价正确的是(   )

A.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度的一种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6、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它维护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③它加速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 ④它开始探索尝试社会主义市场 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B、恢复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

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2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9、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美国的股市崩溃而引发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C、它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一战造成的损失

  D、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恶化了国际关系

30、“用破坏生产力的办法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这一做法在新政的哪一方面体现得最明显(   )

A.实行“以工代赈”  B.调节农业生产  

C.调整工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31、关于罗斯福新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B、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进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C、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D、它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作的调整

32、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3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有(   )

①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扩大政府开支 ④政府军事采购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34、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B、调整企业经营,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C、建立福利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D、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5、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不属于这一影响的是(   )
A、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扩大了社会消费

36、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把重点放在工业上

C、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D、急于求成

37、苏联的解体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工业文明逐渐崛起并对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据此回答12-24题。

12、16世纪西方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   )

A、大西洋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14、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15、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16、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17、“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只不过相当于欧洲大陆上的一些小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18、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1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B、洋务企业分军用企业与民用工业两种

C、最终失败,没起到什么作用  D、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一大批民族工业,下列不属于这一范围的企业是(   )

A、发昌机器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继昌隆缫丝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

2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22、 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3、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4、“举头铁索(铁线)路行空(横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反映了科技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   )   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在世界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此回答1-11题。

1、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具的出现

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 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B、汉朝时,中国获得“丝国”美誉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私营手工业始终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B、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C、隋唐时期商业贸易高度繁荣,已出现纸币

D、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劳动力成为商品

  

          唐代长安城(西北角)        《清明上河图》

8、观察上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夜市             D、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朝中叶以后,代表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 ②明清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   )

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

试题详情

31、(21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琵琶记》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追求功名的思想,要实现此思想的途径是科举制,科举制什么时候产生的?(2分)它的产生和完善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这条道路源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这种思想包括哪些内容?(3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4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2分)

试题详情

30、解放战争期间,领导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领导人是:

   A、彭德怀   B、林彪、聂荣臻   C、刘伯承、邓小平   D、陈毅、粟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