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563  380571  380577  380581  380587  380589  380593  380599  380601  380607  380613  380617  380619  380623  380629  380631  380637  380641  380643  380647  380649  380653  380655  380657  380658  380659  380661  380662  380663  380665  380667  380671  380673  380677  380679  380683  380689  380691  380697  380701  380703  380707  380713  380719  380721  380727  380731  380733  380739  380743  380749  380757  447348 

15.《经济日报》曾发表文章指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质上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问题,它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这说明      ( )                         

A .社会发展是由客观规律与人的动机共同决定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人们在社会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只要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创造和发现规律

试题详情

14.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 )

A.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B.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D.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试题详情

13.“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试题详情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必须从国情出发,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回答11-12题;

11.从哲学上看,我们必须做到“量力而行”,这是因为       ( )

A.人们力量大小是有限的        B.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2.我们要尽力而为,符合的哲理是        ( )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要办好事情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试题详情

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

A.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论的指导   B.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们对每一件事都细心观察      D.人们获得感性经验十分重要

试题详情

9.下列关于主观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②它是指人的能力与活动 

③它其实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它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当代世界吉尼斯记录是无所不包的记录,不少人梦寐以求争做世界第一。据此回答7-8题。

7.吉尼斯记录的创造者都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通过比赛实现自己梦想的,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只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

8.但也有人把吉尼斯记录神圣化,例如创造连续吸多少烟的记录这实际上()

A.违背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原里  B.违背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C.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D.是值得肯定的创新行为

试题详情

6.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财政、科技等的扶持力度,有些地区逐渐脱贫致富,但少数地区仍未走出困境。这说明()

A.对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不能一摡而论   B.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作用

C.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根据   D.外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试题详情

5.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答2-4题。

2.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3.地震大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有关研究表明,南亚大陆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向北靠近,这势必引起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①事物是运动变化的②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救灾过程中,发现许多死者被压在桌子底下或橱柜底下。有关专家说,地震逃生时要站在坚固的家俱或墙壁角上,不可到桌子等物件底下。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③只要位于生命三角区就会安然无恙④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