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1113  391121  391127  391131  391137  391139  391143  391149  391151  391157  391163  391167  391169  391173  391179  391181  391187  391191  391193  391197  391199  391203  391205  391207  391208  391209  391211  391212  391213  391215  391217  391221  391223  391227  391229  391233  391239  391241  391247  391251  391253  391257  391263  391269  391271  391277  391281  391283  391289  391293  391299  391307  447348 

1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  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试题详情

12.有人指出,推动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主体还是农民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广大农民。只有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②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表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试题详情

10.目前,人类还无法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准确预报。这表明(  )

①人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②人类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③人类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④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试题详情

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6.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只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要经历一定的曲折与反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5.  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云南楚雄州境内发生了6.0级地震,引发巨大灾难。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试题详情

4.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试题详情

3.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在西方国家面前总宣称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的团体”,主张民主人权,但近

日却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这说明:(  )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表现为现象  ②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是主观臆造的产物

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A、 ①③④     B、①④     C、①③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