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703  402711  402717  402721  402727  402729  402733  402739  402741  402747  402753  402757  402759  402763  402769  402771  402777  402781  402783  402787  402789  402793  402795  402797  402798  402799  402801  402802  402803  402805  402807  402811  402813  402817  402819  402823  402829  402831  402837  402841  402843  402847  402853  402859  402861  402867  402871  402873  402879  402883  402889  402897  447348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

试题详情

(二)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钦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试题详情

(一)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试题详情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可译为“可要”。

试题详情

(一)代词

  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

试题详情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高速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其

试题详情

(一)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有时也活用作第一人称。如: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4、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5、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试题详情

  之

试题详情

(七)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试题详情

(六)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悦、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悦,使……空。

  2、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4、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